清朝的“撲戶”出身是什麼地位?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27

清朝的“撲戶”出身是什麼地位?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7-11-28

布庫是滿族語,即漢語所謂摔跤。這種遊藝活動源遠流長,漢代習稱 角觝 ,宋人名曰 相撲。與前代相比,清代朝廷對此項活動更加重視。在朝廷中設有善撲營,選拔八旗力士,專練布庫、騎射等技藝。這種專業的摔跤手,也叫布庫 (俗稱撲戶)。

善撲營分東西兩營,東營在今北京市大佛寺內,西營在今北京市護國寺內。朝廷的大力提倡,使得朝野上下相撲盛行,因有官跤、私跤之別。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遊樂》記述說:名手暗食官府者謂之 官跤 ,自嬉戲於民間為消遣嗜好性質者謂之 私跤。官跤恆較私跤為高。舊有善撲營,隸於營者曰 撲戶 ,有頭等撲戶,二等撲戶,三等撲戶。按技之優劣而別之,按等級月給錢糧,故為撲戶者,皆有當差與供奉之色彩。平日在營鍛練身手,研究腳步,兩兩相搏,名曰 捐弄。……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清帝於內廷養心殿前看躀跤,名曰 料灶 ,迨正月初九日,在中海紫光閣觀本營相撲與外賓相搏,名曰 客灶。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嘉慶六年(1751年)的一百四十年間,清廷照例在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大典。秋你期間,皇帝及文武百官與蒙古諸部舉行詐馬(賽馬)、什榜(奏蒙古樂)相撲和教駣(套馬),合稱 塞宴四事。故宮博物院珍藏有一幅大型工筆重彩《塞宴四事圖》,囹上有于敏中書乾隆帝弘曆的御製詩四首並序。從詩及序中,我們進一步知道,當時的相撲有兩種,除布庫之外,還有另一種,叫作 厄魯特。二者在摔法、著裝等方面都有區別。布庫以摔倒對方為勝;厄魯特必須使對方兩肩著地,並按住頭部,方算勝。布庫摔跤手足蹬黑色直統靴,身穿短袖跤衣,名叫 褡褳。褡褳用多層白布密縫而成,厚重而堅牢。厄魯特摔跤手則袒露上身,赤腳而撲。

乾隆朝進士、以內閣中書入直軍機處的趙翼,曾隨駕到木蘭圍場,親睹秋獮盛會,並留下詩作多首。七言古詩《相撲》描繪得生動細緻,引人入勝,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自古以來,角觝就是百戲的基本內容,甚至一度成為百戲的代名詞。清政府以整飭武備原則為指導,大興相撲之風,使這一古老的技藝發揚光大。

滿、蒙跤藝與中原傳統跤藝的融合,把中華摔跤技藝提高了一個新的層次。

清朝的“撲戶”出身是什麼地位?匿名使用者 2013-10-14

清初,已有親王與蒙古使臣比賽摔跤之事:“順治中,有喀爾喀使臣至,與近臣角抵,具莫能攖。子聞之,請於烈王,飾為護衛,入與使臣鬥,應手而僕。世祖大悅,賞齎無算。時年甫弱冠也。”在清宮廷侍衛班內,除有十五善射、射鵠侍衛外,還有善撲侍衛,俱統在三旗額內。在清宮年節宴會之時,往往有摔跤表演:“選十餘歲健童,徒手相搏,而專 賭角力勝敗,以仆地為定。”據說康熙帝親政後曾用這些人收拾了鰲拜梁章鉅《歸田鎖記》卷五《鰲拜》記載,鰲拜恃其勞績,肆行無忌。“上早洞悉其奸,在內日,選小內監,令之習布庫以為戲”,鰲拜無所顧忌。“一日入內,忽為習布庫者所擒。”乾隆皇帝“最喜其伎”,“其中最著名者為大五格海秀,皆上所能呼名氏。”可見清朝統治者對善撲者的重視。在清朝軍中有“善撲營”的編制。它是選八旗勇士之精練者習角抵等技藝。設教統或副教統。分三部:一名善僕,兩個相僕為戲,以摔倒對方者為優,設額二百人;二名勇射,以弓力多者為優,額射五十人;三名騙馬,以矯捷者為優,額設五十人。編入善撲營的角抵人員稱為“撲戶”,有一等撲戶、二等撲戶、三等撲戶,按技術之優劣而區別之。按等級月給錢糧。這些人平日在營中,鍛鍊身手,研究腳步,兩兩相搏,名曰“捐弄”。其技純以臂、腳(腿)、腰三功為主。其練臂功,以抖麻辮為工具;練腳功則以踢白木杆子為工具。練習中,要踢斷幾百枝木杆子和不可勝計的小木杆子。其他練腰、臂、腿的輔助器械還有棒子、沙袋、滑車、抖帶、吊樁、吊袋、藤樁、花磚、土筐等等。清得碩亭《京都竹枝詞》在描寫善撲營時寫道:“布靴寬袖夜方歸。善撲營中各個肥,燕含虎頭當自笑,但能相搏不能飛。”

清朝的“撲戶”出身是什麼地位?天才小的兔 2017-11-28

布庫是滿族語,即漢語所謂摔跤。這種遊藝活動源遠流長,漢代習稱 角觝 ,宋人名曰 相撲。與前代相比,清代朝廷對此項活動更加重視。在朝廷中設有善撲營,選拔八旗力士,專練布庫、騎射等技藝。這種專業的摔跤手,也叫布庫 (俗稱撲戶)。

清朝的“撲戶”出身是什麼地位?網友d472edb 2017-11-27

西營是西四北三條,還是護國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