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腳亞目的介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寵物
  • 2022-04-05

裂腳亞目的介紹默默0938 2016-05-29

食肉目動物是指真獸或有胎盤亞綱中以捕食熱血動物為主的,包括生活於水中和陸上的兩大類哺乳動物。到上一世紀後葉人們對食肉動物已相當瞭解。其形態特徵主要是有由上第四前臼齒和第一下臼齒組成了一對具切割作用的裂齒,犬齒粗大,頭骨上矢狀嵴高聳,顳窩及下頜冠狀突大,以容納強壯的顳肌,具骨質耳泡,下頜關節突位置低,四肢靈活,尺、撓骨分離,腕骨中舟狀骨、月骨和頭狀骨常癒合,4或5趾,末端具銳爪。科以上的分類主要依據頭骨基部,特別是耳區附近的構造。

在19世紀,人們習慣地把陸上食肉動物分成以犬和貓為代表的兩個超科。前者除犬科外還包括熊、浣熊和鼬科,後者除貓科外則包括靈貓科和鬣狗科。前者耳泡腹壁僅由內鼓骨組成,大多有翼蝶管;後者耳泡膨大分為二室,腹壁由內、外兩塊鼓骨組成,無翼蝶管。

20世紀化石新材料的發現和深入研究對上述分類提出了修正和補充。首先增加了一個超科,細齒獸超科(Miacoidea)。這類動物發現於全北界的古新統和始新統中。它們雖已具有真正的裂齒,但在其他方面都還很原始,身體都很小,耳泡尚未骨化,前臼齒不退化,臼齒仍為磨楔型,腕骨中也無癒合現象。

其次,發現犬科在系統關係上與熊、浣熊和鼬科都相距較遠,而與貓科反而更接近。這從耳區解剖和血清研究上都得到了證實。所以陸上食肉動物可以劃分為熊和犬貓兩個大的分類單元。水生食肉動物形態極特化,身體呈流線型,四肢漿狀,牙齒同型化並趨於消失。最初人們多把它們單列一目,但更多的事實表明它們是從陸生食肉動物中返回水中的一支。有人根據形態把它們和陸生食肉動物分列為兩個亞目:水生的鰭腳亞目(Pinnepedia)和陸上的裂腳亞目(Fissipedia)。但也有人根據分支系統學的觀點把有耳海豹(Otariidae)和海象(Odobenidae)與浣熊及熊歸在一起,而把無耳海豹(Phocidae)和鼬類歸在一起。

食肉目在科一級的分類上爭議較少。分歧較大的是關於大熊貓的分類位置。有人認為它和熊類更接近。有人把它和原歸入浣熊科的小熊貓合在一起,建立熊貓科(Ailuridae)。也有人把大熊貓單獨建立一科(Ailuropodidae)。最近從中國祿豐古猿地點發現的原始大熊貓化石表明,它還是和熊科的關係更接近。熊貓科現生種侷限於東洋界的北部,最早的化石發現於全北界的上上新統。中國在上上新統至中更新統中發現的化石相當多。

裂腳亞目的介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