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空氣折射律大概是多大?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08-20

地面空氣折射律大概是多大?匿名2017.10.11 回答

圍地球的大氣層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幾千公里高度,從下到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和磁層四層。無線電波在大氣層中傳播時,由於在各層中的傳播速度變化而產生的效應稱為大氣折射,它對雷達定位、多普勒測速、通訊、導航都有影響。所測得的目標角度、距離、高度都存在大氣折射誤差。大氣折射誤差可根據大氣結構計算求出,稱為大氣折射誤差修正。

中文名

大氣折射

外文名

atmospheric refraction

大氣層

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幾千公里高

層 次

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和磁層

折射誤差

可根據大氣結構計算求出

目錄

1歷史

2影響因素

3計算

簡介大氣折射(atmospheric refraction)

射線理論是研究大氣折射的基本理論。當無線電波在不均勻介質中傳播且其內部反射可忽略時,可以用幾何光學近似方法對其進行研究。略去地磁場影響,電離層和對流層均為四維(三維空間與時間)不均勻各向同性介質,其中射線是由費馬原理推匯出的偏微分方程組描述的空間曲線。對四維不均勻大氣的大量測量結果表明,通常大氣隨離地高度的變化比沿球面方向的變化大1~3個量級。因此,在大氣折射誤差修正中,可假設大氣層是球面分層,這時射線服從球面斯涅耳定律。

1歷史編輯

早在公元前2世紀前後,希臘的波西東尼烏斯就發現了大氣折射現象,認識到大氣折射影響大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公元2世紀希臘大天文學家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光學》第五卷中進一步論述了大氣折射問題。托勒密透過對恆星位置的反覆觀測,發現大氣折射的作用,使得接近地平的星象位置有所升

大氣折射

高。托勒密用光學折射的道理從理論上闡述了這一現象。16世紀,丹麥的大天文學家第谷也對大氣折射現象有所研究,他測定了大氣折射值。法國的天文學家G。D。卡西尼則於17世紀首先根據正弦定律建立了大氣折射理論。其他一些著名的天文學家如英國的牛頓、布拉得雷、法國的拉普拉斯等人都對大氣折射有所研究。19世紀20年代德國的天文學家貝塞爾建立了計算大氣折射的對數公式,編制了一份相當精確的大氣折射表。1870年俄國普爾科沃天文臺編制了一份大氣折射表,至今仍被廣泛應用。

2影響因素編輯

地球上的大氣除隨高度增高密度遞減外,還存在著區域性的不勻稱性和不對稱性。因此在天頂距小於70度時,還可以得出與實際相符的結果,而在接近地平時,人們至今還不能精確計算大氣折射值。目前編制大氣折射表都考慮天頂距、氣溫、氣壓等因素。但即使如此,由於它們的隨時變化仍會有誤差存在。大氣結構還受地區性區域性因素影響,產生一定的不對稱性造成誤差。大氣折射值還會因恆星光譜型的不同而產生誤差。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得測得的折射值與實際差異,差異可達十分之一角秒的量級,大氣折射出天頂距方向的外,還有水平方向的,稱旁折射,它會給近地面的天文方位角測量帶來誤差。人造衛星或月球鐳射測距以及甚長基線干涉測量、人造衛星多普勒觀測都受大氣折射的影響。

3計算編輯

由於大氣折射指數分佈不同,射線在空間彎曲的方向和程度也有所不同。按射線曲率半徑 ρ(彎向地面為正,背向地面為負)與地球半徑ɑ之比的大小,折射可分為正折射(ρ/ɑ>0)、負折射(ρ/ɑ<0)、標準折射(ρ/ɑ=4)和超折射(ρ/ɑ<1)。無線電波在對流層和下電離層(其電子密度小於電離層電子密度最大值)中傳播時通常產生正折射;在上電離層中傳播時產生負折射;當折射指數梯度dn/dh<-157×10負六次方km負一次方、射線仰角為0°時,產生超折射。在考慮大氣折射效應時,採用等效地球半徑的概念。根據球面斯涅耳定律,如果半徑為ɑ的地球用半徑ɑθ=Kɑ的等效地球代替,則無線電波射線可視為在真空中以直線傳播,其中(圖1)

圖1

稱為等效地球半徑係數(或稱K因子),而ɑθ稱為等效地球半徑。式中,dn/dh為近地低空折射指數梯度,通常可視為常數。當用等效地球代替真實地球后,除彎曲射線變為直射線外,目標的測得仰角、真實高度、測得距離與地面距離基本都不改變。在計算傳播電路時常使用此法。在精度要求不高時,低空對流層折射修正也可採用此法。

直接根據球面斯涅耳定律與幾何關係,可求得較精確的大氣折射誤差。大氣折射使雷達定位的目標仰角測量誤差為(圖2)

圖2

式中τ為射線彎曲角(在天文學中,墹θ=τ,亦稱蒙氣差),其表示式為

圖3

式中n0為射線初始點的折射指數;r0為此點到地心的距離;θ0為測得仰角;rT為目標T到地心的距離;n、r分別表示射線上任意點的折射指數與此點到地心的距離;θT為目標當地仰角,它可由球面斯涅耳定律 nTrTcosθT=n0r0cosθ0

求得。式中nT為目標點的折射指數。

目標距離測量誤差為(圖4)

圖4

式中R0為雷達測得的目標距離,它與rT的關係為(圖5)

圖5

式中rI為電離層底到地心的距離。用數值方法可從上式解得目標到地心的距離rT。大氣折射誤差隨射線測得仰角的增加而迅速減小。在地面折射率為360N-單位、測得仰角為 1°時,仰角誤差約為10毫弧,距離誤差為72米;測得仰角為30°時,仰角誤差約為0。6毫弧,距離誤差約為 5。3米。無線電波在大氣層中傳播時測得的多普勒頻移與目標真實速度v的關係為

圖6

(圖6)=-f0nT(vxl+vym+vzn)/c

式中f0為發射頻率;vx、vy、vz為v的三個分量;l、m、n為目標處射線切線的方向餘弦。在測速站中選擇三個站的引數,即可由上述方程組成的線性方程組中解得v。

由於大氣層是假定為球面分層、大氣結構具有隨機起伏且探測有誤差等原因,大氣折射誤差修正具有不準確性,即大氣折射誤差修正存在殘差。測得的對流層折射率【N=(n-1)×10的六次方】誤差約為5N-單位,它所引起的殘差為用較精確方法算得的對流層折射誤差量的3%~5%;電離層結構誤差引起的殘差為電離層折射誤差量的25%。大氣隨機起伏用湍流強度和湍流尺度表徵,湍流強度為零點幾到幾個N-單位,平均湍流尺度為十幾米到一千多米。它所引起的隨機殘差比大氣折射誤差小1~2量級。大氣折射誤差修正殘差主要是系統誤差,它可用模型表示:距離誤差殘差在高仰角時與測得仰角餘割成正比,在低仰角時是測得仰角餘割的三次代數式;仰角誤差殘差在高仰角時與測得仰角餘切成正比,在低仰角時是測得仰角餘切的三次代數式。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8張)

1/1

天體測量學

▪ 天體測量學 ▪ 球面天文學 ▪ 實用天文學 ▪ 航海天文學 ▪ 天文導航

▪ 方位天文學 ▪ 基本天體測量學 ▪ 照相天體測量學 ▪ 射電天體測量學 ▪ 空間天體測量學

▪ 向量天體測量學 ▪ 天文地球動力學 ▪ 天球 ▪ 天球座標系 ▪ 地平座標系

▪ 天頂 ▪ 天底 ▪ 地平圈 ▪ 地平經圈 ▪ 地平緯圈

▪ 子午圈 ▪ 卯酉圈 ▪ 方位角 ▪ 地平緯度 ▪ 天頂距

▪ 赤道座標系 ▪ 天極 ▪ 北天極 ▪ 南天極 ▪ 四方點

▪ 天赤道 ▪ 黃道 ▪ 春分點 ▪ 秋分點 ▪ 二分點

▪ 二分圈 ▪ 二至點 ▪ 二至圈 ▪ 夏至點 ▪ 冬至點

其他科技名詞

大氣物理學

▪ 大氣物理[學] ▪ 雲物理學 ▪ 雲微物理學 ▪ 降水物理學 ▪ 雨量測定學

▪ 雲動力學 ▪ 中層大氣物理學 ▪ 高空大氣學 ▪ 高空氣象學 ▪ 無線電氣象學

▪ 邊界層氣象學 ▪ 直接日射測量學 ▪ 邊界層氣候 ▪ 大氣邊界層 ▪ 整體邊界層

▪ 柱模式 ▪ 對流邊界層 ▪ 地面邊界層 ▪ 海氣介面 ▪ 海氣交換

▪ 邊緣波 ▪ 示蹤擴散實驗 ▪ 近地層 ▪ 殘留層 ▪ 地面粗糙度

▪ 氣體動力[學]粗糙度 ▪ 粗糙度長度 ▪ 熱粗糙度 ▪ 平流 ▪ 平流霜

▪ 平流性雷暴 ▪ 對流 ▪ 自由對流 ▪ 強迫對流 ▪ 單體

▪ 對流單體 ▪ 貝納胞 ▪ 貝納對流 ▪ 對流模式 ▪ 上曳氣流

地面空氣折射律大概是多大?匿名2017.10.11 回答

解析:光從光密媒質射到光疏媒質的介面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折射角為90°時,折射光線沿媒質介面進行,這時的入射角稱為“臨界角”。當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折射定律就無法適用了,而只會發生全反射現象。

由公式:sin90°/sinc=n,即:sinc=1/n,其中c為臨界角,n為折射率=1。33

可得水的臨界角:

c:=arcsin1/1。33=48。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