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首先是真人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11-04

聖人首先是真人愛創文化 2022-07-01

留下《道德經》西去的老子,是被尊為聖人的。當然,在中國歷史上,孔子的聖人地位要更聲名遠播,但在人們心中,老子一點都不遜色於孔子,甚至更高一籌。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 。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

何謂聖人?世俗之人,多以為聖人是道德無缺陷的人。更進一步者,則認為聖人是為世道立原則、鑄基礎的人。我以為,聖人首先是真人,而後有所作為,有所影響。

持聖人是道德無缺陷之論者,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典型,言下之意,聖賢是不會產生過失的。這說法,其實站不住腳,而且還危害甚大、流毒甚深。

人,都是血肉之軀,都有七情六慾,都有成長過程,沒有什麼人是完美無缺的,更沒有什麼人是天生完美無缺的。聖人,也首先是個凡人,不可能終生不犯錯。若是以人格完美為標準樹立聖人,樹立偶像,則容易在社會上樹立過高而不可達致的道德標準,只會讓子弟誤入歧途或者自戴枷鎖,只會讓世風浮躁而虛偽。

而且,就聖人自身而言,他也只有具備人性種種弱點,切身理解、理性認識、客觀尊重人性種種弱點,不以為自己比別人更強,才能在思想和理論指導上建立符合人性基礎、能夠普遍實踐的學問,而不是建立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都做不到的學問。

持聖人是為世道立原則、鑄基礎之論者,以“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典型,言下之意,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主要在於立功。當然,在儒家看來,立功、立言、立德是不可分的,是一體多面、相互交融的。然而,這仍然沒有抓住聖人的本質,而且也會帶來危害與流毒。

古往今來,立大功者不在少數,歷代開國帝王都可謂立了大功,平定天下、建立國家、樹立制度、恢復生產、繁榮社會,都是豐功偉績,而且在自己的時代也普遍被稱為聖上,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與立功相匹配的立德。所以,強調聖人立功的一面,容易使成大器者狂妄驕縱、不修大德、自以為是。還有許多學者,也往往傾注其精力去追求為國家為社會乃至為人類奠定文明基礎而醉心於自我境界裡的哲學,而忽略了知行合一、知行如一、大道至簡、日用如常。其實,也是在歧路徘徊,旁門精進。

我以為,聖人者,首先不論其人格完美與否(當然也不能是壞人、甚至是十惡不赦的人),也不論其是否建功立業(功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而是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個真人。真人,是聖人的基礎,也是聖人的靈魂、聖人的核心要素。而所謂真人者,就是說他是一個追求“真”的人,是一個排斥“偽”的人。他的所有思想都建立在對事物真相、常識的基礎之上,並以此思想來夯築人文。只有真而不偽、真而不虛、真而不飾、真而不執,才能符合人性自然、社會規律、世界客觀,才能不帶來人為的傷害,從而最大程度地有益於人類。做不到真,便不可能為聖,甚至有可能成魔。

老子很真,其言也真,其論也平。孔子也真,但立功之念甚熾,其言有躍乎真之上之論者,難免為帝王所利用,難免為後世沉積虛偽。

我看,千百年下來,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偽”。若要讓中華文明推陳出新、鼎故革新、鳳凰涅槃、偉大復興,最關鍵的,是要在“真”字上下功夫。要面對真實的人性,尊重基本的常識,符合客觀的規律,研究完整的歷史,追求理性的國度,營造求真的氛圍,鑄就講真話、做實事、坦誠交流、共同促進的大環境。如此,千百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中,或者可誕生千百年未有之大突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