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的奪冠之作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7-27

宋之問的奪冠之作是?匿名使用者 2021-03-05

作為詩人的宋之問有他光彩照人的一面。

武則天晚年,在東都洛陽的龍門,舉辦了一次大型賽詩會。參賽者皆為當朝大臣,誰第一個完成作品,就獲贈一套錦袍,以示獎勵。一位名叫東方虯的大臣最先寫完,他興沖沖地把詩交給武則天,然後美滋滋地拿走了錦袍。東方虯落座未穩,宋之問也交卷完成。武則天見宋之問的詩文理俱佳,當機立斷,一把奪下東方虯抱著的錦袍,賜給宋之問。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龍門賽詩奪錦袍”的佳話。

唐中宗朝一年的正月三十,皇帝在皇家湖泊——昆明湖大宴群臣。就是杜甫《秋興八首》中第七首寫的“昆明池水漢朝宮,武帝旌旗在眼中”,的那個昆明池。

宋之問的奪冠之作是?

唐中宗率先垂範賦詩一首,然後讓群臣唱和,並讓當時的第一才女、內宰相上官婉兒當評委。上官婉兒站在高高的綵樓上,看完一首扔下一首,詩稿像雪片一樣從樓上飛落,樓下的大臣們則默默地撿起自己的詩稿。最後,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問兩人的了。上官婉兒沉吟片刻,最後拋下沈佺期的詩,宋之問再次奪冠。

宋之問的奪冠之作是?

上官婉兒的評語是:“二詩工力悉敵,沈詩落句詞氣已竭,宋尤健筆”。宋之問的《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沈佺期《奉和晦日駕幸昆明池應制》

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山花緹綺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

宋之問的奪冠之作是?

沈佺期的結句是“微臣雕求職,羞睹豫章材”,說我是一個不成器的人,看到別人的佳作,我自愧不如。首先說,沈佺期的這兩句和主題關係不大,再有就是作為應制詩,作為正月三十的應制詩,他的這兩句很不合時宜。

而宋之問的“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呢?首先就是點題好,既點明時間、地點,又做到了“頌聖”。為什麼說“明月盡”呢?因為是陰曆三十呀,當然不會有月亮。那為什麼又“不愁明月盡”呢?因為“自有夜珠來”。

這句裡面有一個著名的典故:當年漢武帝修建昆明池時,救了一條神魚,後來這魚就送給漢武帝一對夜明珠報恩。宋之問不但點題巧妙,還把唐中宗比作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皇帝當然高興了,同時也契合了應制朝聖詩的高華氣象。得了第一,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明代詩人王世禎說,沈佺期的結句是“累句中的累句”,宋之問的結句是“佳句中的佳句”。

宋之問的奪冠之作是?追魚中年 2022-04-01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宋之問(約656年—約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上元進士。

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趨附張易之兄弟,坐貶瀧州參軍。中宗時,逃歸洛陽,以告密有功,擢鴻臚主簿,遷考功員外郎。後事太平公主,復附安樂公主,為太平公主告發,貶汴州長史,改越州長史。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被賜死於徙所。

宋之問的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麗,自然流暢,對律詩定型頗有影響。原集已佚,有輯本《宋之問集》二卷

早年經歷

宋之問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 [2] 並無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於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 [3] 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

上元二年(675年), [4] 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

入仕之途

永隆二年(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

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於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武后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一次遊洛陽龍門,武后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武后賜錦袍。及宋之問《龍門應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后奪東方虯錦袍轉賜給他。此中予奪,既反映了武后對靡麗頌德詩風的提倡,也表現了宋之問這時的創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

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后朝會遊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遊,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並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中。宋之問在武后晚年先後轉任尚書監丞、左奉宸內供奉,武后媚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雅愛其才”,召他與好友杜審言、閻朝隱、沈佺期、王無競、尹元凱及李適、富嘉謨、劉允濟等文士預修。宋之問與閻士隱等多代工張賦篇入集,傾心媚附。書成,於長安二年( 703年)遷司禮主簿。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遭貶謫。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諸事艱難,慕念昔榮,次年春便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張伸之與王同皎等謀誅宰相武三思(時張柬之被貶),後使人告密,擢任鴻臚主簿,“由是深為義士所譏”。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殺武三思父子後被殺,宋之問上表歌頌武氏父子功德,請造唐中宗神武頌碑,探獲賞識,於次年遷考功員外郎,並與杜審言、武平一、沈佺期、閻朝隱等首選修文館直學士,“及典舉,引拔後進,多知名者。”其時朝廷朋黨爭立,由於他傾附安樂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進言中宗,於景龍三年(709年)將他下遷越州(今浙江紹興市)長史。

唐中宗年間的政治動盪及個人寵辱無常的經歷,使宋之問感觸良深,而由朽爛陳腐的宮廷來到清新秀麗的水鄉,也使他開始滌淨心靈,境界昇華。他在越州寫的《祭禹廟文》,在真誠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拯民的千古聖德之後寫道:“先王為心,享是明德。後之從政,忌斯好佞。酌鏡水而勵清,援竹箭以自直;謁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蘇息。”反映了這種思想情感上的轉變。因此,他在越州登山涉險,訪察民生,“頗自力為政”詩歌創作也開始轉入了健康清新的軌道,“流佈京師,人人傳諷”。

賜死異鄉

就在宋之問開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時候,又一次宮廷政變將他逼上了絕境。景雲元年( 710年)六月,臨海郡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以宋之問嘗附二張及武三思詔流欽州(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後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宋之問被賜死於徙所,結束了最後的人生旅程。 [5] 《舊唐書》說他“先天中,賜死於徙所”。《新唐書》說他“賜死桂林”,情節十分悽慘:“之問得詔震汗,東西步,不引決。祖雍請使者曰‘之問有妻子,幸聽決’。使者許之,而之問慌悸不能處家事。祖雍怒曰:‘與公俱負國家當死,奈何遲迴邪?’乃飲食洗沐就死。”

宋之問的奪冠之作是?剛吃過調查表 2022-03-31

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

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