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為什麼總是出仕入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8-10

陶淵明為什麼總是出仕入仕?冷侃娛文 推薦於2019-08-01

首次出任州祭酒。

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淵明第一次出來作官,關於這一次作官的目的和辭官歸隱的原因在蕭統的《陶淵明傳》中有極為簡單而明確的記載:“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這一次出仕更多的是出於物質需求下的無奈,而不是源於深切的濟世之心。時間不長,他卻自動解職而歸。

第二次出仕入桓玄軍幕。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陶淵明35歲時,入桓玄軍幕。在這期間所作的《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不用再為“行役”所牽累,他丟掉了儒家的對社會歷史的關懷意向,“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希望以這種方式找回純自然狀態下的本我。現實使得每一個具有價值關懷意向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這樣的困境:熱情的憂慮和憂慮的徒勞。價值關懷面臨著的是遭受世界之邪惡的種種揶揄和否定,使他變得毫無“價值”。

第三次出仕任劉裕參軍。

晉安帝元興三年(404),陶淵明已40歲,寫了四言詩《榮木》,抒發“人生若寄”時不我待而希望及時建功立業的感情。陶淵明不到一年就又辭去了鎮軍參軍的職位離開了劉裕。這固然與陶淵明此次入仕時的情緒有關,但是劉裕在此間的所作所為也是不應忽視的原因。劉裕雖然有雄才大略,使豪強懾服,但是卻猜忌成性,諸多賢才,多遭翦滅。

第四次出仕任劉敬宣參軍。

41歲的陶淵明離開了劉裕後於義熙元年(405)改任江州刺史、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參軍。這只是陶淵明“終返班生廬”之前的一個過渡。面對“事事悉如昔”、“義風都未隔”的一片山川、人情,這時陶淵明的筆下蕩盡了“脂我名車,策我名驥”的豪邁進取這心,勾銷了“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的自我勉勵,更減少了“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的矛盾和猶豫,他歸田的“終懷”已定,詩中只是把舊有的意向堅定地重新進行申述。

第五次出仕為彭澤令。

同年秋天,陶淵明回到故鄉後,又作了八十餘日的彭澤令,陶淵明這次出任彭澤令的原因他有明確的表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也就是為以後的歸隱生活做物質上的準備。在他決定“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的時候,恰又遇到督郵來縣,這就促使他決心以程氏妹喪於武昌為藉口而毅然“自免去職”回到了他原本非常熱愛的田園。

陶淵明為什麼總是出仕入仕?柏影abc123 2018-03-12

首次出任州祭酒。

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淵明第一次出來作官,關於這一次作官的目的和辭官歸隱的原因在蕭統的《陶淵明傳》中有極為簡單而明確的記載:“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這一次出仕更多的是出於物質需求下的無奈,而不是源於深切的濟世之心。時間不長,他卻自動解職而歸。

第二次出仕入桓玄軍幕。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陶淵明35歲時,入桓玄軍幕。在這期間所作的《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不用再為“行役”所牽累,他丟掉了儒家的對社會歷史的關懷意向,“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希望以這種方式找回純自然狀態下的本我。現實使得每一個具有價值關懷意向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這樣的困境:熱情的憂慮和憂慮的徒勞。價值關懷面臨著的是遭受世界之邪惡的種種揶揄和否定,使他變得毫無“價值”。

第三次出仕任劉裕參軍。

晉安帝元興三年(404),陶淵明已40歲,寫了四言詩《榮木》,抒發“人生若寄”時不我待而希望及時建功立業的感情。陶淵明不到一年就又辭去了鎮軍參軍的職位離開了劉裕。這固然與陶淵明此次入仕時的情緒有關,但是劉裕在此間的所作所為也是不應忽視的原因。劉裕雖然有雄才大略,使豪強懾服,但是卻猜忌成性,諸多賢才,多遭翦滅。

第四次出仕任劉敬宣參軍。

41歲的陶淵明離開了劉裕後於義熙元年(405)改任江州刺史、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參軍。這只是陶淵明“終返班生廬”之前的一個過渡。面對“事事悉如昔”、“義風都未隔”的一片山川、人情,這時陶淵明的筆下蕩盡了“脂我名車,策我名驥”的豪邁進取這心,勾銷了“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的自我勉勵,更減少了“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的矛盾和猶豫,他歸田的“終懷”已定,詩中只是把舊有的意向堅定地重新進行申述。

第五次出仕為彭澤令。

同年秋天,陶淵明回到故鄉後,又作了八十餘日的彭澤令,陶淵明這次出任彭澤令的原因他有明確的表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也就是為以後的歸隱生活做物質上的準備。在他決定“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的時候,恰又遇到督郵來縣,這就促使他決心以程氏妹喪於武昌為藉口而毅然“自免去職”回到了他原本非常熱愛的田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