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幫忙收集一些關於“哲學,智慧與生活”的現社會(現中外)的偉人的例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0

大家幫忙收集一些關於“哲學,智慧與生活”的現社會(現中外)的偉人的例子夏卷卷2011.01.17 回答

中國的哲學家是睜著一隻眼做夢的人,是一個用愛和飢評心理來觀察人生的人,是一個自私主義和仁愛的寬容心混合起來的人,是一個有時從夢中醒來,有時又睡了過去,在夢中比在醒時更覺得富有生氣,因而在他清醒時的生活中也含著夢意的人。取道中庸,你也可以成為哲人。

人生最大的苦惱,不在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在自己嚮往的太多。嚮往本不是壞事,但嚮往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達到,則會構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在對環境、對自己都長久地感到失望與不滿的情形之下,就產生了自卑、疑懼和對環境的戒備及內心的緊張。

現在的社會腳步總是太凌亂,又慌張,歸根結點還是慾望太多,追求太多,在一片忙碌中很多人喪失了本性、天真,而日益猙獰起來。那些太急於求利或急於求功的人們來說,有必要學會一份“心靈上的舒展”。這種心靈上的舒展就是讓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輕鬆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過分地求責備。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之下,我們都應該要求自己上進,要求自己做事要成功、要精確、要勝利、要超然;但是在這一切要求之上,還必須有另一種要求來使它平衡,這要求就是使自己“量力而行”“輕鬆平淡”。

聰明的人都知道,走不通的路,就立即收住腳步。

放棄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讓一步,避其鋒,然後養精蓄銳,以便更好地向前衝刺、放棄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

放棄需要明智,該得時你使得之,該失時你要大膽地讓它失去。有時你以為得到了某些時,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時你以為失去了不少,卻也有可能獲得許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去。

你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但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這是人生醒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的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裡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個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裡的一個故事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我們每一人人生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

不管你是否失去過,都不要總想著挽回,有時人生需要放棄,需要的是失掉一些東西后對思想、對命運的歷練。放棄是一門藝術,在物慾橫流的今天,需要你做出選擇,而更多的則是放棄。與其說是抉擇得當,不如說是放棄的好。人生苦短,要想獲得越多,就得放棄越多。那些什麼都不放棄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獲得的,其結果必然是對自身生命的最大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處在碌碌無為之中。

所以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天之道。”

你真正所應珍惜的,是現在,是擁有,是可以享受到的一切幸福。比如家庭,比如愛情,比如閒散自在,不受功名利祿騷擾的生活。

這山望著那山高,登上去已是困難,若中途再遇到上野獸,或山體滑坡,或是雪崩葬送了自己,倒還真不如快快樂樂的住在山腳,與日月同勞同休,與小溪群鳥捉個迷藏,多麼逍遙啊!取道中庸,智慧的生活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