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冤相報何時休?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26

冤冤相報何時休?易書科技 2019-03-02

古人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古人也說“君子不念舊惡”。二者針鋒相對,給人以難辨是非之感。仇恨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焰,它可能在摧毀你的敵人的同時也堵死了你自己的所有退路和前途。如何擇取,明人自知。

史書上說范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必報”這個詞,說某人氣量狹小,被人瞪上一眼,也要打回去,魯迅就被人這樣罵過。現在,我們先來看下范雎對於他的仇人魏齊是如何睚眥必報的。

秦昭王時,秦國一位權高勢大的宰相范雎,極有口才,秦昭王對他十分信任。

范雎本是魏國人,在魏國時,曾隨中大夫須賈到齊國去過一次,須賈懷疑他同齊國私通,回國後報告宰相魏齊。魏齊叫人把范雎毒打一頓,范雎裝死,才得脫險,躲到朋友鄭安平家裡,改名張祿,慢慢養傷。接著,透過秦國派到魏國的一個使臣王稽的關係,偷偷到了秦國。在秦國,又經王稽推薦和他的巧言善辯,取得秦昭王的賞識,登上宰相高位。

范雎當了宰相不久,就向魏齊發出報復訊號。那一天,范雎大設宴席,盡請諸侯使者,高坐堂上,飲食甚盛。須賈作為魏國使者也在其中,卻坐在堂下,伺候他的是兩個勞改犯。

在古代,勞改犯通常要被斬掉左趾,臉上黥字,剃去鬍鬚頭髮,弄得人不像人,叫做“城旦”,在建築工地接受勞改——修城牆或者修倉廩。大約這兩個勞改犯罪行較輕,派到宮裡幹事,負責在宮廷餵馬。他倆興高采烈,把一些馬料和豆拌在一起,左右夾持著餵給須賈吃。

當時吃飯很有講究。吃飯時,不要搓手,不要啃咬骨頭。要將骨頭扔給狗吃。不要專吃一樣的萊,不要揚去飯的熱氣。吃過的魚肉,剩下的不要放回食器中。吃小米飯不用筷子,要用手抓。抓飯時,不要把飯糰成飯糰。羹中有菜當細嚼。不要往羹裡放調味品,如果客人往羹裡放調味品,主人就會抱歉地說自己不會烹飪。不要大口地啖肉醬,如果客人大口啖肉醬,主人就要抱歉地說備辦不夠。滷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乾肉不要用牙齒咬斷,要用手將它撕開。吃烤肉時不要一大塊往嘴裡塞。不要當眾剔牙。總之比西餐規矩還多。

堂上的賓客們恭謹地遵守著這些吃飯禮儀的時候,堂下的須賈卻正用手抓著馬料吃。相比之下,真是人鬼殊途。須賈眼裡嗆著淚水,對喂他馬料的哥倆說:“我的用於磨碎食物的臼齒的齒面不如它們有蹄類動物寬大發達,請你們慢點喂。”但是,勞改犯的愛還是如潮水,用馬料將他包圍。“我這就不明白了,既然已經寬釋我了,幹嗎還要羞辱啊。”須賈氣惱起來。其實,這已不是個人恩怨問題,而升級到政治鬥爭了。

范雎告訴須賈:“我雖然饒你不死。但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而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回去轉告魏王,馬上送魏齊的人頭來,不然的話,秦國將屠大梁。”

須賈的目光呆滯下去,回去之後,把噩運傳來給了魏國人民的好相國——當初曾毆打范雎,貴族公子出身的魏齊。

魏齊嚇得屁滾尿流,慌忙逃往趙國,藏在好友平原君府中。

秦昭王為了替相國范雎報仇,假意邀請平原君到秦國來作十日之飲,交個朋友。平原君不敢拒絕。與秦昭王暢飲幾日之後,秦昭王道:“從前,周文王得姜子牙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仲以為仲父,我們的相國范雎也是寡人的仲父,他的仇敵就是寡人的仇敵。他的仇人魏齊現在藏在你家,請你派人取其頭來。不然,你恐怕回不了趙國了。”

平原君素以好義重士著稱江湖,不肯出賣朋友,說:“魏齊是我的哥們,就算他狼狽逃竄至我處,我不能交出他。何況,他並沒有狼狽逃竄至我處。你若想扣留我,也罷,西部現在正需要大開發,我待在這裡不走了,看山景也不錯。”

秦昭王嘿嘿一笑,留下平原君看山景,然後寫信給趙惠文王:“大王的弟弟現在敝國看風景,我們相國范雎的仇敵藏在他的家中。大王請疾持魏齊的人頭來,不然,我舉兵相加於趙。”

趙惠文王覺得自己的弟弟性命比魏齊的人頭重要,就派兵將平原君府團團包圍,欲捉拿魏齊。魏齊聞訊,連夜出逃,求救於趙相國虞卿。虞卿這傢伙是個很有個性的青年,雖然位高爵大,卻義氣得不要命,他居然棄了相印。單身與魏齊一同逃至魏國大梁,投奔信陵君。

信陵君和孟嘗君、平原君一樣,名列戰國四君子,也是戰國的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以扶困濟難為己任,但他卻猶豫了。

這位信陵君有個狗頭軍師叫做侯嬴,是市井混混出身,勸他說:“公子似乎不願意搭救魏齊,竊為公子不取也。魏齊也是咱們魏國宗室公子,跟您一脈連枝,又貴為相國。”

“但是,秦國購之甚急,大兵接踵即到。我小小一介魏國封君。手裡又沒兵,只有你們三千吃飯的門客,如何當之?”

經過侯嬴勸說,信陵君最終勉勉強強答應迎接魏齊。但是不知怎麼搞的,魏齊突然沒耐性了,這個兩斤多重的人頭也扛得膩煩了,為了它連累了多少江湖好漢和白道高官,算了吧,魏齊乾脆抹脖子了。

由此我們可以推見,信陵君其實沒有選擇接納他,否則以魏齊這麼求生欲強的人,當不至於抹脖子。這大約要引為信陵公子終身的慚恨了。

這一場驚心動魄的“索頭”外交,最終以魏齊的人頭被魏安僖王送至秦國相國范雎的辦公桌上而告終。

范雎作為一國之相,對魏齊不遺餘力地追殺,不置對方於死地絕不罷休,似乎器量狹小。其實不然,秦昭王、范雎雙雙出面,脅迫趙國、魏國的君王高官就範,索要人頭,表面上像是為范雎爭氣,實質是為了顯示秦國的聲威,建立霸權,並試探魏、趙等國的反應。

果不其然,由於魏國乖乖地獻出人頭,態度較好,而趙國則一度抵抗,秦昭王遂把“進攻”的矛頭從魏國轉向趙國。

無獨有偶,在戰國時期,還有一件睚眥必報的事。戰國時代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有一次,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中山的國君並未引起重視,認為不過就是一杯羊肉羹而已,在這些人中,恰好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馬子期,此人心胸狹窄,因此對此事懷恨在心,到楚國勸說楚王攻打中山國。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國易如反掌。

中山國很快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嘆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意思是說給予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肉羹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冤冤相報何時休?匿名使用者 2020-04-07

作家楊大俠表達:武林不要冤冤相報,作惡者可以寬恕,但寬恕必須以悔罪為前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