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賴的由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1-07-18

姓氏賴的由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8-22 回答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

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姓氏,是標示家族血緣的符號,最初源自母系社會。遠古夏商周以前,姓和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以別婚姻。同姓即同一祖先繁衍的後代,同姓不可聯姻。相傳神農氏姓姜,軒轅黃帝姓姬,皆從女旁。

表明當時社會曾依女系傳,遺風長存。氏則為同族子孫的分支,起源於父系社會,其作用在“別其子孫所自立”,以別門第尊卑。秦漢以降,姓氏才合而為一。所以,回溯中國歷史,姓氏的出現與綿延,既早且久,持續已四五千年了。迄今全國共有姓氏約14000多個。

宋以後,依循常用漢姓,曾編成《百家姓》,當然遠不止一百家,無非泛指其多而已,其中概括的漢姓,則佔至目前總人口的九成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賴姓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漫說姓氏的籍貫

姓氏賴的由來 W哲Y 1級 2013-08-22 回答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出自姬姓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出自姜姓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

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寧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鎮平、平遠等地。當今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姓氏賴的由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8-22 回答

由來一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

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由來二

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

早在明朝末年賴氏就出現在臺灣。由於大陸賴姓遷臺較早,數百年來,賴姓在臺灣得到了較快的繁衍滋長,成為臺灣省族人較多的姓氏之一。追溯臺灣賴姓之源,同大陸的賴姓一樣,同宗於中原。他們是福建、廣東的賴氏先人之後移居去的。

搜狗問問

擴充套件資料:

賴姓名人:

1、賴先(1450~1521),字伯啟,號中峰。祖上居豐田裡,後遷鳳城。弘治三年(1490年)參加殿試,獲中二甲,成為永定建縣以來的第一位進士。

2、賴瑛,字世傑,號梅溪,江西省廣昌縣驛前鎮人。生於明朝1384年,歿於1448年。1414年中江西第二名舉人,1417年中李騏榜進士,授亞中大夫,歷任御史,太守,左佈政。

3、賴禮,字同文,南康(今江西贛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永樂二年,其中進士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後歷任武功縣、興寧縣、沅江縣知縣。

4、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臺灣 彰化人。1894年出生於臺灣彰化的一個百姓之家。賴和生活的時期,正是日本佔領臺灣、實行殖民統治的時期,面對日本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高壓統治,賴和以筆做刀槍,揭露和控訴日本侵略者給臺灣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熱情歌頌臺灣人民的反抗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賴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賴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賴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賴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賴和

姓氏賴的由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8-23 回答

賴姓圖騰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寧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鎮平、平遠等地。

當今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編輯本段]遷徙分佈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鬱茂。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賴姓有進入臺灣者,據載,賴雲從福建漳州渡海至臺中開基,此後,從閩、粵遷往臺灣,進而移居海外者不絕。今日賴姓以廣東居多,約佔全國漢族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