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基本常識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1-08-07

詞的基本常識EHCOYE 2020-11-16

詞的基礎知識

今天我們主要是簡單瞭解有關詞的幾個問題

什麼是詞;詞與詩(格律詩)的聯絡和區別;詞的創作手法

一、 什麼是詞

那麼什麼是詞呢?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為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詞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是唐宋時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

詞作為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和律詩、曲及唐以前的樂府、古體詩、楚辭、詩三百等,在分類上是處於同一個層面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裁。它始於南北朝的梁代,形成於唐,五代十國後開始興盛,而極盛於宋。故俗稱 宋詞。

雖然,詞與近體詩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我們現在所說的詞,首先它也是一種詩體,是形式上有別於近體詩的 一種詩體,因為它所遵循的語言規律,與近體詩具有很大的共性。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詞的來源

我們都知道,詞是在兩宋時最為繁盛,佳作連篇,詞界高人輩出,是今人很難超越的。但是,稍微瞭解一點詞學知識的人都知道,詞的起源並不是產生於宋朝。

關於詞的起源有各種說法:

1、詞起源於以《詩經》為代表的遠古民歌

2、詞起源於《古樂府》

3、詞來自近體詩或唐時的絕句

4、詞起源於“燕樂”( yàn yuè胡夷里巷小曲)

對此這種種說法並無定論,似乎每個說法都有自己的依據,然而,對於詞起源於“燕樂”一說最具說服力。說詞是由唐代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並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於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即“長短句”

那麼,什麼是燕樂呢?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解釋:“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為燕樂。”簡單來說,燕樂就是西域胡夷流傳下來的流行小調。

詞的基本常識長夜熒熒 2020-11-16

詞體的種類,說起來頭緒紛繁。採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本文試從詞的章法、結構、押韻形式等角度,對詞體種類做一個簡單介紹。

一、總述

按照詞的章法,詞可以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這種分類就像今天一首歌曲有幾段歌詞一樣,不分段的是單調,分兩段的是雙調,分三段、四段的就是三疊、四疊。

按照詞的結構,或者說按照詞的均拍,詞可以分為令詞、近詞、慢詞。整首詞在四均以內的稱作令詞,六均左右的為近詞,八均以上的為慢詞。

按照詞的押韻形式,詞又可分為不換韻和換韻兩大類,其中前者可進一步分為平韻、仄韻,後者可進一步分為轉韻、錯葉、通葉等型別。這種分類又稱為格,如平韻格、仄韻格。

此外,過去還有按照字數多少將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的,大概58字以內的稱作小令,59至90字的稱作中調,91字以上的稱作長調。這種按字數進行分類的做法並不十分科學,詞譜學家萬樹就專門批評過,他在《詞綜·發凡》中寫道:“若以少一字為短,多一字為長,必是無理。”故此種分類僅作了解即可,本文不詳述。

二、詞的章法分類

(一)單調詞

單調的詞起源最早,唐人單調較多。單調詞字數較少,韻腳較密,比較接近民歌和近體詩。常見的如《十六字令》《調笑令》《南歌子》《如夢令》《竹枝》《憶江南》等都是單調詞。

(二)雙調詞

雙調詞是詞體的主要形式,分為前後兩段,前段可以稱作“上片”、“上闕”,後段可以稱作“下片”、“下闕”。按照前後段的結構句法是否相同,雙調詞可分為不換頭和換頭兩類。

有的雙調詞前後段結構句法完

詞的基本常識可靠的蠶寶寶PGeCm 2020-11-16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詞、詩餘,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於韻文的範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而歌唱。

詞的形式有以下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詞牌)。一般說,詞調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釋義】

①語言中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典|名詞|用詞不當。②語句;話語:臺詞|歌詞|詞不達意。③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句子長短不一:詞曲|宋詞。

【詞彙】 一種語言裡所使用的詞的總稱,如漢語詞彙、英語詞彙。

〖例句〗要想熟練地掌握一門語言,我們不僅要多讀多聽多說,還要掌握一定的詞彙。

【詞】起於五代與唐,流行於宋的一種文學體裁。

文體名,詩歌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

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

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有的詞限定[中]也就是在某些字上可以不壓韻

詞的基本常識日久生情630 2020-11-16

詞,原本是音樂文學,是為配合樂曲而填寫的歌詞,所以全稱為“曲子詞”,簡稱為“詞”。既要按曲子節奏填詞,就很難都用整齊的五言、七言來填,因為旋律總有長短快慢。所以除有極少數的例外,一首詞中句子總是長短參差的,故詞又稱“長短句”。詞還有“樂府”、“歌曲”、“樂章”等名稱,也都可以看出它與音樂的關係,只有較為晚出的“詩餘”之稱。是忽略了詞與音樂之間關係的。所謂“詩餘”是將詞說成是詩的餘緒(貶低詞的說法),或以為詞是由詩增減字數、改變形式而演化成的。這都是隻著眼於詩詞語句篇章的異同,而沒有考慮音樂對詞的產生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而形成的片面看法,因而是不符合實際的。

詞除句有長短外,尚有些體裁特點是有別於詩的。首先是每首詞都有個詞調,也叫“詞牌”,它表明詞寫作時所依據的曲調樂譜,因而也就等於是詞在文字上的格律規定。詞在初起時,詞調往往就是題目,名稱與所詠的內容一致;以後繼作時,因為內容不同,又另加題目或小序(當然也可以不加),詞調便只有曲調與格律的意義了。也有作者在擇調時,有意識讓同調的名稱同時充當題目用,那是另一碼事。詞調還是詞調,不是題目。一個詞調,調名往往不止一個如《木蘭花》又名《玉樓春》。《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等,之所以有兩名或數名,原因不盡相同,其中一個是本名,其他是別名。別名多的,可多至七八個。一調數名,是較普遍的;反之,也有兩調同名的,這就只是個別的了。

詞調中有些用字也可一提,帶“子”字的,如《採桑子》、《卜算子》等,“子”就是“曲子”的省稱。帶“令”字的,就是“令曲”或“小令”;一般是字少調短的詞,當起於唐代的酒令。帶“引”字、“近”字的,則屬中調,一般比小令要長而比長調要短(不足一百字)。帶“慢”字的,是慢曲子。即慢詞,大部分是長調。此外,還有區域性改變原詞調字數、句式的“攤破”、“減字”、“偷聲”,以及增加樂調變化的“犯”等。就不詳細介紹了。

每一詞調都表達一定的情緒,有悲有喜,有調笑有嗟嘆,有婉轉有激昂……也有對不同情緒有較大適應性的,這也就是音樂曲調的情緒。曲調即已失傳,我們就難以確知,只能從有關記載、當時的代表詞作以及詞調的句法、用韻等等去了解、分析和揣度了。

其次,詞的分片,也是它與詩明顯不同處。詞除很少數選錄是不分段的單片詞(稱“單調”)外,極大部分都分為兩段(稱“雙調”)。一段叫“一片”,“片”也就是“遍”,是音樂已奏了一遍的意思。樂曲的休止或終結叫“闋”,所以“片”又叫“闋”。雙調詞通常稱第一段為“上片”或“上闋”、第二段為“下片”或“下闋”。上下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長調慢詞中有少數是分三段,甚至四段的,稱“三疊”、“四疊”。“三疊”的詞中,又有一種是“雙曳頭”的,即一疊與二疊字句全同,而比三疊來得短,好像前兩疊是第三疊的雙頭,故名。如周邦彥《瑞龍吟》,便是雙曳頭,而他的《蘭陵王》就不是。四疊詞極少,今僅見吳文英《鶯啼序》一調,共240字,是最長的詞調。片與片雖各成段落,但在作法上上下片的關係也有講究。下片的起句叫“換頭”,在作法上又稱“過片”。如張炎《詞源·制曲》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齊天樂》詞雲‘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於過片雲‘西窗又吹暗雨’。此則曲之意脈不斷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