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主殿中應該用木料的地方用的是什麼建築材料?為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7-14

主殿坐北朝南,通體基本上可以稱為為石屋。其臺基、牆壁均由磚石砌成,門窗、梁坊和斗拱等傳統上應該用木料的地方也用的是仿木石料。石屋有利於防火和防潮,可以確保珍藏典籍免受損壞。

皇史宬始建於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是宮殿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採用了當時適於檔案保護的最高建築技術。皇史宬繁榮總體規劃和設計思想體現了封建宗法禮制,象徵了封建帝王至高無上。它是一座廡殿式建築,屋頂蓋以黃琉璃瓦,吻獸相向,是最高等級宮殿建築。皇史宬是古代石室金匱之典範建築,正殿不用木料,全用磚石壘砌(主殿是石室,磚只是裝飾)。,殿內金匱置於1、42米高的石臺上。整個殿身是無樑建築,屋頂為拱頂,牆壁有特殊的厚度(,)。兩側對開窗戶,正南五座券門,每座約重兩噸。這些建築特點,很適宜儲存檔案:(1)皇史宬正殿不用木料,全部磚石結構,既可防火,又能防震,建築堅固耐久,幾百年巋然不動;(2)殿內築有高臺,既可瀉水,又可防潮;(3)特殊厚度的牆壁可以避免室外溫度急劇變化對室溫的影響,有利於控制室內溫度;(4)殿內東西兩側對開的窗戶和拱形的屋頂便於通風;(5)五座券門運送檔案出入方便。皇史宬主要收藏皇帝的實錄、聖訓(寶訓)和玉牒。這些檔案均收貯於鎏金銅皮包楠木製成的金匱內。室內金匱明代有20臺,清雍正時增至31臺,同治時為141臺,光緒時增至153臺。清代還把107顆將軍印信存放於皇史宬,另貯《大清會典》等。兩側配殿清代還儲存過內閣題本的副本。皇史宬是我國封建社會檔案庫建築方面的一個傑出代表,是我國古代檔案事業的一份珍貴遺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