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倉橋直街的歷史,誰來介紹下,越詳細越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8-23

紹興倉橋直街的歷史,誰來介紹下,越詳細越好teen2005 推薦於2017-09-23

紹興倉橋直街全長一點五公里的紹興倉橋直街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組成,民居多為清末民初建築,眾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臺門儲存完好,具有濃郁的水鄉風貌。2003年獲“二○○三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一帶文物古蹟眾多,不少歷史建築已被列入不同級別的文保單位或文保點進行保護,現將這一帶部分文物建築列表如下:

名稱 年代 地址 保護 級別

青藤書屋 明代 前觀巷大乘弄10號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珠橋 明代 倉橋直街北端 紹興市文物保護單位

姚家臺門 民國 龍山後街6號 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馮家臺門 民國 倉橋直街113號 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靜修庵 清代 倉橋直街170號 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火神廟 清代 龍山後街 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張家臺門 清代 前觀巷 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邱家臺門 明代 前觀巷 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凰儀橋 南宋 魯迅西路與倉橋直街交叉口 紹興市文物保護點

從上表不難看出,臺門實為倉橋直街乃至紹興頗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築組織形態。所謂臺門,是指平面規整,縱向展開的院落式組合的一個獨立宅院,一般由天井、堂屋、側廂、座樓、團地等組成。倉橋直街一帶擁有各式臺門達43個,對於一些被列為市文保點的臺門,紹興都按照原樣要求進行了修復,以再現歷史文化底蘊。我們在實地考察過程中選取了位於倉橋直街113號的馮家臺門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調查。馮家臺門建於1927年,現為紹興市文物保護點。該臺門為二進五開間院落,沿街石庫門,大門用鐵皮包並佈滿鐵釘,從首道門到內院要經過前門廳、中門廳、儀門三道。前門廳兩側放置石凳,二道門共有四扇、中間兩扇裝有銅門環,六上方是紅木匾額“頤廬”二字,邊門供家人平時出入,第三道儀門上方刻磚雕。一進靠街五間樓房供客人居住,二進五間供主人居住,左右兩側以廂房相接,後院左右對稱各三間矮房,中間布花池,兩側各一口水井。整個院落可算是倉橋直街中段最典型的臺門了。

我們在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瞭解到,馮家臺門歷經了七十餘年的使用,隨著住戶的增加,整個建築的平面佈局和平面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損壞,門窗及細部區域性殘缺,但所幸整個木架構儲存完好,而這對於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而言才是最為關鍵的。2001年,紹興市對於該臺門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其中採取的修繕原則為:保留原有的建築平面佈局,保留原有建築風格。在此基礎上,屋面按原樣翻蓋,新添瓦儘量用舊瓦,牆面、地面、樓面按原樣整修,門窗及細部按原樣修復,一律使用舊材。廳堂陳設布亦置儘量恢復紹興地方傳統。

從我們對於馮家臺門的實地考察來看,該臺門的修繕基本上嚴格遵循了文物建築維修“修舊如舊”之原則,整個臺門院落完整地還原了舊時風貌,所有建築構件也都儘可能地使用舊有材料,並沒有發現現代的較硬的材料的使用。整座臺門甚至都看不出有過進行修繕的痕跡,確實是展現了歷史的真實性。

在2005年5月舉行的浙江作家節期間,來自8個國家的作家穿梭於紹興的倉橋直街,不時為隨處可見的古建築、古民俗所驚歎。臺門、屋簷、古井……直街居民日常的生活細節讓外國作家們津津樂道。 都說“流淌在2500多年曆史長河裡的紹興,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那麼,倉橋直街應該就是這個博物館裡的一件傑作。日前,記者來到倉橋直街,和這個傑作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現場

原汁原味的紹興老街

那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門前飄著杏黃色的酒旗,河裡不時有烏篷船劃過,石板路上是穿梭的人流。與相鄰的紹興城市廣場的川流不息相比,倉橋直街始終透著從容與閒適。

倉橋直街位於紹興城區的中心地段,全長1。5公里。沿河而建的老屋,每家後院都有一個小河埠,為紹興城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直街的街面由青石板鋪成,東西兩側大大小小的臺門就有43個。這些建築基本上建於清末民國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築。

保護後的倉橋直街並不光鮮,也不算熱鬧,走在老街上,映入眼簾的依舊是斑駁的老牆和臺門。說著紹興話的老街坊在這裡過著平靜的生活。“臺門”,稱得上紹興特色,它和北方的“四合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裡面往往幾戶本家聚居在一起,比如“陳家臺門”、“馮家臺門”等。

午後時分,記者推開一扇斑駁的木門,撲面而來的盡是生活的味道。這是一個乾淨的院落,絲瓜的藤蔓攀到了房簷,一盆盆花草讓老屋增添了生氣。儘管是三伏天,臺門裡卻很陰涼,一位大媽坐在天井裡剝著毛豆,竹榻上一位大伯正在酣睡。大媽把我們讓進屋,記者發現,與屋外的古舊不同,屋裡的一切都裝修得和高樓裡的人家一樣。大媽指著貼上了瓷磚的衛生間說,衛生設施是倉橋直街保護時統一建設的,“以前我們用的是馬桶,每天早上6點鐘,還要把馬桶搬到門口去等人來清理;現在家家都用抽水馬桶,乾淨又方便,蒼蠅蚊子也少了”。“你瞧,這老房子古色古香,現在生活也變得方便了,很多外地遊客可羨慕了,還在我家拍照呢!”另一位在天井裡納涼的老太太見到擅闖臺門的記者,一點都沒有被打攪的煩躁,反而滿臉寫著驕傲。

●保護

文脈不能隨意割斷

幾年前,老街的居民可不是像現在這樣以住在倉橋直街為榮。那時候,街區的建築危房很多,人口密度大,內河排汙嚴重。再加上許多老房子年久失修,又缺乏衛生設施,一些“倉橋”們,尤其是年輕一輩,恨不得早點住上新樓房,過上都市人的新生活。

“紹興的魅力何在?一定是它的水鄉特色和2500年的歷史和文化積澱。外地人到紹興,首先要看的就是小橋、流水、青磚、黛瓦,因為這才是紹興。臺門就是紹興人生活的象徵,它的存在讓紹興人傳統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得以延續。保護倉橋直街,就是不希望紹興的歷史文脈被現在的人們隨意割斷。”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波說。

2001年,紹興市政府透過縝密的論證,開始了由政府、管理部門、個人共同參與和投資的倉橋直街歷史街區保護工程。

保護方法一:修舊如舊

倉橋直街的保護修繕工作始終圍繞“十六字指導原則”來展開:重點保護、合理保留、區域性改造、普遍改善。

現在的倉橋直街都以傳統的紹興木格子窗為主,以前居民擅自改造的水泥門窗已經被一律換下;沿河的陽臺則恢復成披簷。但修繕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原汁原味”之下展開,修舊如舊,甚至原封不動地保持原貌。“只要是健康牆體,即使出現自然剝落現象,我們也不去管,因為這些不會影響房屋的安全性。”李波說,“可以說,倉橋直街是名副其實的歷史街區。”

保護方法二:生活延續

倉橋直街歷史街區的保護,不僅體現在“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上,更重要的是有了傳統生活的延續。

在修繕工作開始之前,政府和倉橋直街的老百姓進行了很好的溝通,對於產權房的維修費用,由政府挑大樑,產權人出資45%;而公共設施則全部由政府出資。在保護過程中,這條百年老街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每戶增設了衛生設施,扔掉了世世代代沿用下來的馬桶;電力、電信、有線電視、自來水等管線一次性埋入地下;排汙管網也進行了改造,納入了城市排汙網。

在倉橋直街的“乾淨臺門”,77歲的任伯鴻告訴記者,自1953年起,他就住到了這裡,修繕工程完成之後,他和老伴又搬回倉橋直街。據浙江大學所做的調查表明,倉橋直街的居民對保護工程的滿意度達到了80%。在保護修繕工程完成之後,原來的1200戶居民中有858戶遷了回來。

●前景

老街迎來世界客

在保護工程中,專家們並沒有計劃把倉橋直街改造成商業街,也不認為倉橋直街應該像很多古城一樣成為旅遊景點,但倉橋直街原汁原味的風貌還是引來絡繹不絕的商貿旅遊,聚集了很強的人氣。

尤其是在獲得“文化遺產保護獎”之後,倉橋直街不斷受到世人的關注。各路專家們都認為,不只是建造新的建築才是發展,才是建設,保護其實也是發展,也是建設。

如今,歷史街區保護專案得到了世界銀行的支援,媒體紛至沓來,世界各國的作家紛紛前來參觀訪問,電視劇《冬至》、《美麗的謊言》進駐老街拍攝,國內外的遊客也都慕名前來……烏篷船、黃包車、小橋流水、水鄉的臺門建築,沒有門票的開放式景點,當然成為了老紹興的一景。

儘管紹興城裡可以遊覽的人文景觀很多,但依然有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到倉橋直街看一看,走一走,為的就是看看紹興人最原生態的生活。

和旅遊的興起一樣,倉橋的商貿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至今,整條街上已經有350多家商鋪。紹興人從古至今,就有在家的前院做小本生意的傳統,而如今直街商鋪自然是越開越多。對此,紹興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波表示:“對於開商鋪,除了臺門式的建築有限制外,非臺門的建築都可以開,但我們不主張、也不鼓勵。”

●聲音

一切都活起來了

蕭建莉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蕭建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專家,也是著名城市規劃設計專家阮儀山的學生,與阮儀山教授一起直接參與倉橋直街的保護工作。

她認為,紹興倉橋直街的保護思路,非常符合歐洲遺產保護方法,即以修繕為主,尊重原真性,而不是推翻重建。這是倉橋獲得“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獎”的原因之一。

而保護倉橋直街,還採取了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辦法:在保護修繕工作前夕,紹興政府和當地居民就簽訂協議,工程結束後是否搬回來住,全由居民自願決定。

仲向平

杭州老房子研究專家

作為老房子研究專家,仲向平對倉橋直街的保護工作很熟悉。他認為,以前在歷史街區的保護上一般都會把原來的居民騰空,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並不適合,忽視了老百姓生活場景的修舊如舊,老街變成了一條“死街”。而我們需要的卻是活街,一條生活的老街,生活著的文物。紹興倉橋直街在保護和利用上取得了一個平衡點,做得比較完美,既延續了文脈,又保住了人氣。

任桂全

紹興市地方誌辦公室研究員

對紹興歷史一清二楚的紹興市地方誌辦公室研究員任桂全告訴記者,倉橋直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它之所以叫“倉橋”,緣於它位於紹興府府志旁邊,是倉庫和驛站的所在地。

倉橋直街之所以能夠獲得“文化遺產保護獎”,任桂全認為:“歷史名城為什麼要保護,就是為了延續歷史、傳承文化。歷史是根,文化是魂,要保住根、保住魂,都離不開人。人住在那裡,就會有文化,吃的文化、住的文化、乘涼的文化,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得到展示,所有的一切都隨著人活起來了。”

●規劃

讓文脈在全省延續

紹興倉橋直街只是我省眾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中的一個典型。記者從省建設廳瞭解到,目前,我省擁有杭州、紹興、寧波、衢州和臨海五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西塘、烏鎮兩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郭洞、俞源兩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金華、湖州等十二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皤灘等四十三處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包括歷史名鎮、名村)。嘉善西塘和桐鄉烏鎮還被列入我國江南水鄉古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

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審查核定也在進行中。從2001年開始,省財政建立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到目前,已向3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累計發放保護專項資金60筆,共計900萬元。

專家們認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注意風貌的完整性,歷史的真實性,以及文脈的延續性。這無疑和倉橋直街的保護思路相同,文保專家們都不主張在保護街區時把居民遷移走,因為這樣就沒有了生活氣息,而異化為人造景點。

紹興倉橋直街的歷史,誰來介紹下,越詳細越好墨羲帥 2011-08-24

http://baike。baidu。com/view/2814720。html

紹興倉橋直街的歷史,誰來介紹下,越詳細越好taiyuanns 2011-08-24

學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