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書古文翻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7-17

公車上書即上清帝第二書求全文白話文翻譯。。。 公車上書即上清帝第二書 求全文白話文翻譯 展開

當時,我認為士氣可用,便聯合十八省舉人,在松筠庵召開會議,來開會的足有一千二百多人。花了一個白天、兩個晚上的時間,草就萬言書,共有請朝廷拒和、遷都、變法三個方面,由梁啟超、麥孟華繕寫,遍傳北京城。舉人們(看了我寫的萬言書)士氣大振,(上書的隊伍)在都察院前排了足有一里左右,於5月2日到都察院投遞。但都察院以既已用寶(指光緒皇帝已經批准《馬關條約》並在條約上蓋了玉璽),再也無法挽回,因此拒絕收下。(康有為說譯文)

康有為先生於是集合十八省舉人一千三百人,在松筠庵集會,擬上一公呈,請拒和遷都,練兵變法,認為不遷都便不能拒和,不變法便無以立國。文章寫定,初步決定5月4日遞上都察院。朝廷執政主和的大臣恐怕人心洶洶,將會阻撓和局,於是秘密地派遣了一些特務進入松筠庵,迷惑消解眾人的志氣,又到處張貼匿名的帖子,阻止舉人聯銜上書。這樣還不夠,他們(指主和大臣)還害怕(舉人上書)事情被皇上知道,對自己不利,遂於5月2日在和議條約上蓋了玉璽。聚會的舉人們認為,事情既然已經無法挽回,再說也沒有用了,於是紛紛散去……這件事情就這樣罷了。(徐勤說譯文)

中日和約十一款,全權大臣既畫押,電至京師,舉國譁然。朝廷內的官員們,外省的疆吏們,對此鹹有爭論,而聲勢最盛、言論最激者,莫如公車上書一事。

最初,廣東舉人梁啟超聯名一百多人……首詣都察院,呈請代奏。後來,福建、四川、江西、貴州諸省繼之,再後來,江蘇、湖北、陝甘、廣西諸省繼之,再後來,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雲南諸省又繼之。都察院雙日堂期,因此,4月22日、24日、26日、28日、30日,都察院門外,車馬闐溢,冠衽雜沓,言論滂積,只要都察院上班,那門口沒一天不是塞滿了人。

但多日上書,卻沒有迴音,於是,十八省的舉人聯合起來,要同上一書。廣東舉人康有為,當時已經很有名,曾經因為著書遭到謗議,這一次,由他來牽頭這件事情,草疏一萬八千多字,集眾一千三百多人,力言目前戰守之方,他日自強之道。文章脫稿後,便在宣武城南松筠庵諫草堂傳閱、開會……。和款本定於5月8日在煙臺簽訂,所以大家在會上初步擬定,在5月4日那天到都察院上書,而1、2、3日為會議之期。但當時的談判使臣和朝廷主和大臣,恐人心洶湧,局勢有變,提前在5月2日將和款蓋用玉璽啦…

那天(2日),天氣本來很是晴麗,風也柔和,太陽也亮,但至午後,忽然大雨震電,風雹交作,過了一會兒,又停止了。當時,在松筠庵坐著開會的,還有幾十個人,或者100人,都還不知道皇上已經批准和議條約的事情,只是覺得氣象愁慘,相對欷噓,憤懣得說不出話來,這難道是天氣感召的結果麼?當天下午,夕陽西下的時候,大家都散了,回到住處就聽說大局已定,不復可救,於是大家的看法就不一樣了。有的說,還是要力爭一下以圖萬一,也有的說,事情已經這樣子啦,還去上書,那不是畫蛇添足麼?……第二天,5月3日,松筠庵便再也聽不到那麼多舉人的腳步聲了。這“公車上書”的事情就這樣半途而廢了,真是可惜呀,可惜呀!這件事情,如果提前數日就辦,則必能讓皇上知道,雖然不一定有用,也可以讓皇上知道我中國人心之固,士氣之昌……(正史譯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