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排洩物的藥用價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11-05

蠶排洩物的藥用價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8-06-26 回答

蠶砂:蠶砂又名蠶矢,是家蠶排洩的乾燥糞便。性味甘溫,入肝、脾、胃經,有燥溼、祛風、和胃化濁、活血定痛之功。常用於風溼痺痛、頭風、頭痛、面板瘙癢、腰腿冷痛、腹痛吐瀉等症。古人將蠶砂炒熱後裝入袋中,趁熱敷患處,可治諸關節疼痛,半身不遂。民間用蠶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蠶排洩物的藥用價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8-06-27 回答

別名:原蠶沙 原蠶屎 晚蠶沙 馬鳴肝 晚蠶矢 二蠶沙

藥材性狀:糞便呈短圓柱形顆粒狀,長2——5mm,直徑1。5——3mm。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縱向有六條稜脊,稜上橫向有3——4條淺溝,粗溝,粗糙顯麻紋狀。質堅硬,不易碎(遇潮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鑑》),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集】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

【藥材】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

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稜及3~4條橫向的淺紋。

兩端略平坦,呈六稜形。

質堅而脆,遇潮溼後易散碎。

微有青草氣。

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浙江、四川、河南、江蘇、湖南、雲南、廣東、安徽、甘肅、湖北、山東、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

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

據報道,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只一小部分。

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只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

蠶沙含植物醇0。25~0。29%。

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

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遊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氨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

蠶沙含多量胡蘿蔔素。

上述的粗葉綠素每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鑑》),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集】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

【藥材】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

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稜及3~4條橫向的淺紋。

兩端略平坦,呈六稜形。

質堅而脆,遇潮溼後易散碎。

微有青草氣。

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浙江、四川、河南、江蘇、湖南、雲南、廣東、安徽、甘肅、湖北、山東、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

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

據報道,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只一小部分。

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只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

蠶沙含植物醇0。25~0。29%。

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

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遊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氨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

蠶沙含多量胡蘿蔔素。

上述的粗葉綠素每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鑑》),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集】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

【藥材】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

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稜及3~4條橫向的淺紋。

兩端略平坦,呈六稜形。

質堅而脆,遇潮溼後易散碎。

微有青草氣。

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浙江、四川、河南、江蘇、湖南、雲南、廣東、安徽、甘肅、湖北、山東、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

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

據報道,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只一小部分。

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只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

蠶沙含植物醇0。25~0。29%。

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

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遊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氨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

蠶沙含多量胡蘿蔔素。

上述的粗葉綠素每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鑑》),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集】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乾,簸淨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

【藥材】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

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稜及3~4條橫向的淺紋。

兩端略平坦,呈六稜形。

質堅而脆,遇潮溼後易散碎。

微有青草氣。

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浙江、四川、河南、江蘇、湖南、雲南、廣東、安徽、甘肅、湖北、山東、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

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

據報道,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只一小部分。

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只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

蠶沙含植物醇0。25~0。29%。

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

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遊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氨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

蠶沙含多量胡蘿蔔素。

上述的粗葉綠素每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

⑤《泉州本草》:治風寒感冒,偏頭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經疏》: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溼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選方】①治溼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滯,面目萎黃,病名溼痺: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錢,連翹、山梔各三錢,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子薑黃二錢,海桐皮三錢。

(《溫病條辨》宣痺湯) ②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蠶沙一升。

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

(《聖惠方》) ③治外感頭痛:蠶沙、白芷、大黃各三錢。

共研細末,調蔥湯外敷。

(《泉州本草》) ④治風溼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一兩。

煎湯,一日三回分服,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

(《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半身不遂:蠶沙二碩。

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

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

(《綱目》) ⑥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大豆黃卷各四錢,陳木瓜三錢,川連(薑汁炒)三錢,制半夏、黃芩(酒炒)、通草各一錢,焦梔一錢五分,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王士雄《霍亂論》蠶矢湯) ⑦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塗患處。

(《陳氏經驗方》一抹膏) ⑧治迎風流淚: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藺花(去梗)

功能主治:祛風燥溼、清熱活血。治風溼、面板不仁,關節不遂,急劇吐瀉轉筋,筋骨不遂、腰腳痛、腹內瘀血、頭風赤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可用滾水泡製。

宜忌: 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溼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蠶沙是蠶食桑後排洩出來的糞便。色墨綠,呈顆粒狀,其大小隨著齡期遞進而增大,一齡時小如細沙,至五齡盛食期大如綠豆,飼養1盒蠶種(10g蟻量,25000條蠶),全齡期可獲得100-150kg新鮮蠶糞,風乾後可得到50-55kg風乾蠶沙或45kg左右的乾燥蠶沙。蠶糞組成;粗蛋白質佔16。7%、粗脂肪佔3。7%/粗纖維佔19%、可溶性無氮物佔45%、灰分佔15。6%。蠶糞富含營養成分,是上等的肥料和豬、羊、魚的理想飼料。蠶糞還富含葉綠素和維生素E、K果膠等,是提取這些化學物品較為經濟的原料。蠶糞還用來製作蠶沙枕頭,據認為具有清涼和降血壓等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