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歷史最低氣溫是多少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10-05

孝感歷史最低氣溫是多少 匿名使用者 12級 2011-12-07 回答

孝感歷史上的低溫凍害

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春大雪。

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大雪,民多僵斃。

1595年(明萬曆二十三年)三月雨雪,苗槁。

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三月大雪,無麥。

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春大雪連月,無麥。

1629年(明崇禎二年)春雨木冰。

1650年(清順治七年)二月雨,木冰。

1651年至1950年資料缺。

1951年入春後低溫陰雨,死秧重者達60%,輕者達30%。

1957年春凍害,蠶豆凍死。

1960年2月24日至3月18日低溫陰雨,其中3月13日至14日一次強寒潮過程降溫15℃,最低溫度-0。8℃,並伴有雨雪和冰雹。全縣53萬畝小麥,有10%被雪壓倒,7。8萬畝油菜,有50%被雪壓倒,蠶豆8萬畝,有22%被雪壓倒,早稻爛秧15~20%。

1962年4月1日至12日陰雨12天,影響早稻秧苗和棉苗生長。

1963年3月至4月低溫陰雨,3月11日、12日和4月7日小雨雪,4月9日出現晚霜造成稻穀小麥大減產。

1964年從2月8日至13日,雨凇持續125小時29分鐘;16日至20日雨凇持續10小時12分鐘,極端最低氣溫-10。0℃,地面極端最低氣溫-13。4℃。對郵電通訊造成危害,壓倒電線杆1046根。部分村凍死耕牛。

1965年3月20日至29日陰雨9天,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4。2℃,損秧50%。4月上旬低溫陰雨7天。

1966年2月20日至22日,一次強雨潮大風過程降溫13。9℃,23日最低氣溫-6。1℃,伴5~6級北風,對農作物損害較大。據不完全統計,凍死小麥40~50%,油菜60~70%,蠶豆80%以上,耕牛也有凍死,電線杆斷300餘根,倒杆400餘根,損壞大量電線。

1967年2月底至3月上旬出現雨雪天氣,3月上旬最低氣溫-1。6℃,有凍害發生。

1969年雨凇,1月28日至2月2日,雨凇持續125小時38分,是1957年以來最長的一次,電線杆壓斷,溳府、澴河結冰10釐米厚。低溫陰雨,3月26日至4月4日,共9天陰雨,日平均氣溫低於10℃日數為6天,最低氣溫1。2℃。

1971年秋季陰雨,9月6日至15日,雨日8天,雨量28。9毫米,棉花爛桃嚴重。

1972年春季凍害,3月20日至4月2日,受強冷空氣侵襲,三天內氣溫下降10。7℃,最低氣溫1。4℃。4月1、2兩日,大雪紛飛,早稻秧苗凍害,大麥、小麥、油菜、蠶豆等受到凍害。

秋季陰雨,9月21日至24日,10月16日至21日兩次陰雨,棉花爛桃,無法秋播。

1973年4至5月一直陰雨連綿,尤以5月,陰雨日數長達19天,雨量220毫米,氣溫比常年偏低1℃。梅雨時期,氣溫明顯偏低。

1974年2月22日至24日,一次強寒潮過程,降溫16。3℃,最低溫度-6。7℃,瞬間最大風速8級以上(兩次),伴有兩天間斷雨雪。雨凇持續40小時28分,縣農科所大田油菜葉片受凍達100%,死株10%。

1975年春季低溫陰雨,從4月15日至6月30日76天陰雨日數達51天,4月15日至5月20日,幾乎每天都有雨下。雨日多,日照少,氣溫低,造成早稻、棉花生長緩慢,苗差蟲多減產。

1976年春季連陰雨,4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1℃(上旬低2℃),為有記載以來最低值。從3月6日起至4月29日止共出現5次陰雨,夏收作物成熟期推遲7至10天,早稻、棉花生育期推遲一星期左右。雨凇,2月14日有一條強冷鋒南下,伴有大風、中雨,地面溫度至0℃,16日9時41分至18日12時24分出現雨凇50小時43分,造成電訊交通受阻,設施受損。

1977年低溫凍害,1月25日至30日,受北方強冷空氣侵襲,日平均氣溫由2。4℃降至-7。6℃,最低氣溫降至-13。1℃,還伴有大風,連續6天,大雪和凍冰。

1979年雨凇,1月10日至12日,28日至30日,兩次強寒潮過程,降溫分別為11℃、14℃,伴有大風、雨雪和雨凇,對農作物和通訊、交通都有影響。

1980年1月28日至30日,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三天內平均氣溫下降11。8℃,最低氣溫降至-7。3℃,伴有雨雪、冰凍,冬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春季又出現低溫凍害天氣。

(摘自1992年9月版《孝感市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