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這篇古文的翻譯(吳王夫差起師伐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7-13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勾踐起師逆之。大夫種乃獻謀曰:“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寡君勾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昔者越國見禍,行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勾踐,而又宥赦之。君王之於越也,繄起人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垂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勾踐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棰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勾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帚以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盤匜以隨諸御。春秋貢獻,不解於王府。天王豈辱裁之?亦徵諸侯之禮也。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今天王既然封殖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你要的和下邊的差不多。。

原文: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1),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2),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3)。”大夫種進對曰(4):“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5),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6),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7)。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8)?”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9)?”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於吳(10),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11),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大王(12),私於下執事(13)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14);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15)。請勾踐女女於王(16),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國之寶器畢從(17)!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18),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19),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20),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21)?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譯文:

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後,就向全軍釋出號令說:“凡是我的父輩兄弟及全國百姓,哪個能夠協助我擊退吳國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向越王進諫說:“我聽說過,商人在夏天就預先積蓄皮貨,冬天就預先積蓄夏布,行旱路就預先準備好船隻,行水路就預先準備好車輛,以備需要時用。一個國家即使沒有外患,然而有謀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將士不能不事先培養和選擇。就如蓑衣斗笠這種雨具,到下雨時,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現在您大王退守到會稽山之後,才來尋求有謀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踐回答說:“能聽到大夫您的這番話,怎麼能算晚呢?”說罷,就握著大夫文種的手,同他一起商量滅吳之事。

隨後,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文種對吳王說:“我們越國派不出有本領的人,就派了我這樣無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對您大王說,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說:我們越王的軍隊,不值得屈辱大王再來討伐了,越王願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獻給大王,以酬謝大王的辱臨。並請允許把越王的女兒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兒作吳國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兒作吳國士的婢妾,越國的珍寶也全部帶來;越王將率領全國的人,編入大王的軍隊,一切聽從大王的指揮。如果您大王認為越王的過錯不能寬容,那末我們將燒燬宗廟,把妻子兒女捆綁起來,連同金玉一起投到江裡,然後再帶領現在僅有的五千人同吳國決一死戰,那時一人就必定能抵兩人用,這就等於是拿一萬人的軍隊來對付您大王了,結果不免會使越國百姓和財物都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大王加愛于越國的仁慈惻隱之心了嗎?是情願殺了越國所有的人,還是不化力氣得到越國,請大王衡量一下,哪種有利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