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大洋是用什麼做的?越詳細越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2-02

民國時期的大洋是用什麼做的?越詳細越好匿名使用者 2013-08-22

洋錢是清代對外國流入的銀鑄幣的稱謂。又稱番錢、番餅。外國銀幣流入中國,始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1619)。歐洲是最早鑄造銀幣的地區,遠在9世紀就有銀幣出現,但大量鑄造則是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佔領墨西哥之後。西方殖民主義侵入東方,用銀幣來換購中國的絲、茶和其他土產。在多達數十種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幣中,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鷹洋以數量大、流通廣而著名,並一度成為中國市場上重要的流通貨幣。

洋錢流入中國後,因其按枚計值,便於應用,民間使用日益廣泛。繳納錢糧和商賈交易,都普遍使用洋錢。甚至有先將銀兩兌換洋錢,再將洋錢兌換制錢使用的情況。它與中國銀兩和制錢的比價也逐漸上升。1833年(道光十三年),洋錢一枚,通常可作漕平七錢三分,價昂時可作七錢六分; 1837年時可換八錢一二分。每枚洋錢所值制錢, 1814年為七百二三十枚(粵、閩一帶)至八百餘枚(江浙一帶),1843年為一千三百文,50年代為一千四五百文,1855年(咸豐五年)昂至一千八九百文, 1857~1858年後才有所回跌。

終清一代,流入的外國銀幣估計約為十一億元,其中墨西哥鷹洋佔有數額較大,約為四五億元。光緒中葉,中國自鑄銀元后,流入的數量稍受影響。1914年頒行《國幣條例》,鑄造鐫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它在成色、重量方面比清朝自鑄銀元更合標準,因而在中國城鄉廣泛流通,鷹洋居於重要流通貨幣的地位才有所改變。以後洋錢或由於移運出口,或被熔化,數量日漸減少。

為區別,本國鑄造的叫現洋,大洋。雖然叫“洋”已經完全不“洋”了

民國時期的大洋是用什麼做的?越詳細越好匿名使用者 2013-08-22

供人們日常消費用的。

民國時期的大洋是用什麼做的?越詳細越好匿名使用者 2013-08-22

銀子

民國時期的大洋是用什麼做的?越詳細越好匿名使用者 2013-08-22

整體為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