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九粥怎麼做???(要詳細配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3-01-10

坳九粥怎麼做???(要詳細配方)匿名使用者2008.02.28 回答

拗九節(正月甘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 又稱 “後九節” 、“孝九節”和 “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 ,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孃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 (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 (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 拗九粥的來源,民間傳說不一: 一說是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小鬼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 這是什麼? 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髒,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 “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 。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 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另一說源出送窮,明代學者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清代學者多贊成此說,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 拗九粥做法: 以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為主,可加入蓮子、 白果等,與白米滲糯米加紅糖同煮至熟或烯爛 成粥即可食用。(花生、蓮子可先浸泡或先煮到半熟後再同米煮。) “拗九節”過後三天,便是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傳說節日,簡稱“二月二”。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煮鹹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採購一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因為正月期間,許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場上不易買到合適的食品)。儲存了將近一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鹹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由於二月二源於清理、烹調正月富餘下來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餘食物的就煮,沒有富餘食物的就不煮。這就是二月二不如“拗九節”熱鬧、規範的緣故。但是,二月二畢竟弘揚了福州人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