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與兼愛有什麼區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3-01-17

仁愛與兼愛有什麼區別?鮮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2022-07-05

孔子的“仁”是基於他的“禮”提出的。我們都知道,孔子認為春秋以來禮崩樂壞,社會大亂,所以致力於恢復周禮,重建社會秩序。

而孔子恢復“禮”的手段就是“仁”。

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也就是說,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其符合“禮”的規範就是“仁”。

而“禮”的主要內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秩序,每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該做的事。一般來說,“禮”屬於外在要求,而“仁”則是將這種外在要求內化為自覺規範。這也是為什麼孔子說“為仁由己不由人”的原因,他希望透過“仁”,讓人在視、聽、言、動全方位符合“禮”的要求。

當一個人寧願犧牲性命也要維護禮制的時候,就達到了孔子說的最高意義上的“仁”,也就是所謂的“殺身成仁”。

孔子的“仁”具有五種品德,分別是恭、寬、信、敏、惠,這也是孔子對於一個君子的要求。

對於實現“仁”的方法,孔子提出了兩點,分別是“忠”和“恕”。所謂“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恕”,就是大家熟知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這兩者綜合,就是為仁之方,達到了仁愛。也就是說,仁即愛人。

孔子提仁愛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他的恢復周禮的目標服務的,這一點這墨子的兼愛有著本質的不同。

墨子其實也講仁、義,但是墨子的仁義和孔子的仁義不是一回事。

墨子稱兼愛為仁、義,他說“兼即仁矣,義矣”。但是他談仁的目的是為了提倡利他,而不是為了恢復禮制。他甚至譏笑孔子這些談仁的人,“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雖禹湯無以易之;兼仁與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也就是說,孔子這幫人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仁”

墨子注重人們做事的結果,而孔子則講究人們做事的動機。

孔子和墨子兩人在學說上的不同和他們的背景有很大關係。孔子算是官二代,是社會的上層人員,對歷史很有了解,因此對於春秋以來的社會動盪,他認為是沒有遵循周禮的原因,因此提出了“仁” 的概念。希望用一套禮制讓社會重新回到正軌。

而墨子出身工匠,他認為社會動盪的原因是因為人們自私自利,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爭鬥,所以國與國之間連年戰爭,由此他提出了“兼愛”的學說。認為人們應該利他,也就是“兼相愛,交相利”,由此來化解社會矛盾,讓國家得到治理。

本質上,仁愛和兼愛只是方法論上的不同,因為他們的目標都是讓社會回到被治理的狀態,而不是戰火連綿,生靈塗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