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讓弟子給宥坐之器注水的目的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1-09-30

孔子讓弟子給宥坐之器注水的目的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1-10-31 回答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 夫子喟然嘆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之又損之道也。” ——《荀子·宥坐》篇

知道人生當把握時光學習,並透過勤苦學習與鑽研,學識高了,技能強了,名利地位也接踵而至。屆時,會不會產生自滿、驕慢之心呢?古人有云:“滿招損,謙受益。”過於自滿,自以為是,就不易聽進諫言。聽不進諫言,猶如被矇住了眼睛耳朵,不知曉其中的危害,災禍由此產生。古代聖王大舜傳位於大禹時,便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提醒時時要保持一顆恭謹慎重的心,莫讓危害起於細微。

擁有名利地位人皆歡喜,殊不知,身居高位、名聲顯赫,此亦是福。古有云:“福兮禍所伏”,當福來臨時,禍患可能也隱藏在其中了。因為任何事物若過分突顯、暴露或張揚,便易招來妒忌、誹謗、陷害等不祥之事,禍患也常起於此。如此,有何方法能保持不覆呢?文中,夫子強調:“損之又損”,謙虛了再謙虛,方為持滿之道。謙虛厚德能載福,《易經》中有六十四卦,獨一“謙卦”六爻皆吉。謙虛謹慎,韜光養晦,厚積薄發,謙抑上更加謙抑,才是真正保持滿而不覆的道理啊!

對此,我們可在古聖先賢中的事例中見到諸多榜樣,如晏子身居高位,平常卻恭謹自守,安於平淡生活,不與人爭,輔佐三代君王,最終安享高壽;范仲淹懷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心,愛國愛民,縱然被貶亦不怨,隨遇而安,德風流芳至今;韓琦度量過人,性情渾厚純樸,從不崖岸自高。雖功蓋天下,位居大臣之首,對人總是謙虛禮讓;《忍經》中記載婁師德性格穩重,謙飢貳觀荷攥沽矽泰亥駿虛謹慎。他曾對弟弟說:「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寵幸太多了。這正是別人所妒忌的,你打算怎樣避免這些妒嫉呢?」婁師德的弟弟聽後,跪在地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朝我的臉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決不讓您擔憂。」婁師德面色嚴峻地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啊,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將唾沫擦去,正違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願,只會加重他對你的憤怒。應該不擦去唾沫,讓它自己幹,這樣笑著接受它。」

至此,不免感慨,世人難以做到之事,對他們而言,卻是生活的日常行為。正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擁有一顆博大、謙卑的心胸,正如天能覆蓋萬物,大地能承載萬物一樣,持滿而不溢。

我們也當時時以宥坐之器自我勉勵,好學、有度、謙恭,以智慧德能服務社會,以厚德仁心載福,付出自己的心力,期望家族綿延不絕、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孔子讓弟子給宥坐之器注水的目的是什麼 PIN 1級 2011-10-31 回答

教育子弟要好好學習,防止驕傲自滿。

在《荀子·宥坐》篇中,荀子在文章的第一段記敘了孔子師徒關於“宥坐之器”的對話,表達出他關於學習、修身等問題的認識。他寫道: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一種傾斜而不易放平的器物)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則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水滿則溢,月圓則缺,這是大自然中常見的現象,從這些自然現象中,先哲們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滿招損,謙受益。為此,魯國的有識之士在魯桓公的廟中安裝了“欹器”,藉此警示後人“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當孔子有感於此,發出“惡有滿而不傾覆”的感嘆時,弟子子路請教他有無保持“滿”的狀態的辦法,孔子借題發揮,告誡他的學生說:“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荀子·宥坐》)就是說,只有做到智高不顯鋒芒,居功而不自傲,勇武而示怯懦,富有而不誇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才能保持長久而不致衰敗。

荀子的這段關於孔子觀“宥坐之器”的記述,所闡發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至今仍閃爍著不可泯滅的真理光芒,對後世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據記載,晉杜預和南朝的祖沖之都曾制過類似的欹器,以此教育子弟要好好學習,防止驕傲自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