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百合心"出自哪裡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1-10-11

錢鍾書不是有寫過一本叫百合心的書嗎,雖然最後寫還是沒寫成,但題目出自哪裡,原話是什麼,謝謝

傳說中的"百合心"出自哪裡tttjjjsss2013-09-11

楊絳先生敘述過的:

據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記述:《百合心》已寫成兩萬餘字,

內容以一個女孩子為主線,揭示了人生就像百合花一樣,在歷經苦難和啼笑皆非後被一層層的剝落,直至把內心展示出來成為百合心。

但後來《百合心》殘稿在搬家時候不慎遺矢。

《百合心》是否尚在人間?如果冥冥中有知的話,或許時間會讓它——-另一個斷臂的維納斯——《百合心》手稿重現人間~~~

# 附: 錢鍾書為什麼放棄寫《百合心》

錢先生在《圍城·重印前記》裡說:“我寫完《圍城》,就對它不很滿意……我抽空又寫長篇小說,命名《百合心》……大約已寫成了兩萬字。一九四九年夏天,全家從上海遷居北京,手忙腳亂中,我把一疊看來像亂紙的草稿扔到不知哪裡去了。興致大掃,一直沒有再鼓起來,倒也從此省事省心。”

一部長篇小說通常二、三十萬字(《圍城》二十六萬字),丟失了約兩萬字的草稿,這對於寫過一次有腹稿的作者來講,實在算不上什麼,構不成致命的打擊,也不是主要的原因。那麼,是什麼促使錢鍾書最終放棄了《百合心》的創作呢?

對於一個成功的作家來講,必須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有極高的悟性,勤學以至博學,對世事有較深刻的認識,形成自己的思想系統;二,有很好的文字駕馭能力,無論敘事、說理或抒情,都可以婉轉透闢、曲盡其意。做到第一點而做不到第二點,就無法準確地表露自己,是知不能言。反之,則只能無病呻吟,是言而無物。錢鍾書兩方面都很出色,所以成為一代大師。但是作為一個小說家,也許第一點要求可以降低,可同時增加了第三點:必須具備很好的想象力,能虛構出曲折、精彩的故事情節。比如金庸,第一、二點不過爾爾,但由於第三點做得很好,成為了一個出色的小說家。雖然他作品的深度和麵對群體的層次無法與錢著相媲美,但卻為他贏得了更多的讀者。我們所謂第三點,正是錢鍾書的弱項,他其實不太適合寫小說。《圍城》當然是經典,但只是因為第一、二點做得異常出色,出色得不僅彌補了第三點的不足,還足以使這個整體(《圍城》)永垂不朽。

《圍城》不是小說家寫的小說,而是典型的“學者小說”,同時也是“雜文式”的小說,以其豐富的哲理性和精妙的文筆取勝。裡面很多情節皆有“本事”,很多人物有真人的影子,套用錢老自己的話就是:“虛幻的花園裡有真實的癩蛤蟆”,如褚慎明本許思玄,董斜川本冒景璠。主人公方鴻漸簡直就是照搬了錢鍾書本人的經歷:同樣是無錫人(《圍城》裡“鐵、豆腐、轎子、泥娃娃”的“民風”暗指無錫),同樣是舊式傳統家庭,同樣有一位嚴厲而有學問的父親,同樣到英、法留學,同樣在上海住過,同樣由上海赴湖南任教,同樣途中游雪竇山……這一切,都證明錢鍾書虛構能力的貧乏。如果寫《百合心》,相信也跳不出作者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社會層次,甚至很難虛構出不同的人生經歷。

錢鍾書還說:“如果《百合心》寫得成,它會比《圍城》好一點”。這一點當然,任何人做任何事,第二次都會比第一次好。但在已有了《圍城》的情況下,《百合心》只能是大同小異的比《圍城》好,而不是各有千秋的比《圍城》好,於是不寫也罷。 我認為:這才是錢鍾書放棄寫《百合心》的主要原因。

謹以此學習錢老的“格物致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