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關於道的句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04

論語關於道的句子生活小黃導師 2020-10-21

1、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7、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8、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0、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1、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14、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15、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6、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17、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

19、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20、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1、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悖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2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關於道的句子生活達人小黃老師 2020-10-21

1、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4、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7、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8、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0、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1、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14、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15、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6、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17、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

19、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20、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1、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悖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2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3、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

論語關於道的句子EHCOYE 2020-10-21

論語關於道的句子

七、道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①”(《里仁篇第四·第八章》)

①聞道:古來有多種解釋。何晏《論語集解》:“言將至死不聞世之有道也。”今從之。道的具體內容,說法亦多不同:有說是“天下太平”,有說是“事物當然之理”,有說是“古聖先王君子之道”,有說是“天人之道”,有說是“真理”。孔子畢生念念不忘的是“從周”,此道當指西周文武、周公之道,即周禮。朝、夕:有兩解:一表示時間的差距,即早、晚的意思;一表示時間的緊迫、即馬上、立刻的意思。今從後說。

子曰:“士志於道①,而恥惡衣惡食者②,未足與議也③。”(《里仁篇第四·第九章》)

①士:古為四民之一。《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 即士是四民中讀書習武的人,其地位在四民之上。道:同四·八章注①。②恥惡衣惡食:以惡衣惡食為恥辱。③未足與議:不足道也。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①,何莫由斯道也②?”(《雍也篇第六·第十七章》)

①出:出入。誰能出不由戶,謂誰能走出屋外而不經過房門。

②莫:有兩解:一、無的意思;二、非的意思。從前解。何莫由斯道也,謂為什麼沒有人按著道行走呢?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篇第六·第二十四章》)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社會時代朝哪裡發展的方向問題。齊和魯,都是周代初年所封的國家。到了孔子的時候,齊國由於發展工商業,國力雄厚,已是一個新興的富強大國;而魯國則仍儲存著周禮,崇禮尚信,成為一個守舊的禮教小國。而孔子卻尊魯抑齊,希望“齊一變,至於魯”,更希望“魯一變,至於道”。這個道,就是孔子所稱讚的“先王之道斯為美”(一·十二章)的道,亦即周代文武、周公之道;在此處,可視作西周的代稱。這個變革的關鍵,是“變齊先革功利,變魯先振紀綱”。變革的社會發展方向,是倒退,而不是前進。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①,惟我與爾有是夫②!”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③?”子曰:“暴虎馮河④,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⑤,好謀而成者也⑥。”(《述而篇第七·第十一章》)

①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行和藏皆是指道言,謂有用我者,則行此道於世;不能用我者,則藏此道在身。舍,同“舍”,不用的意思。②爾:指顏淵。是:指道。③行:指行軍。與:用作動詞, 偕同的意思。意謂您若率領軍隊,找誰共事呢?④暴虎馮(p0ng 憑)河:暴虎,徒手與虎博鬥;馮河, 徒步涉水過河。⑤懼:此處指謹慎之意。⑥成:決也。好謀而成者,即善用計謀而有決斷的人。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①。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②,斯遠暴慢矣③;正顏色④, 斯近信矣;出辭氣⑤,斯遠鄙倍矣⑥。籩豆之事⑦,則有司存⑧。”(《泰伯篇第八·第四章》)

這一章闡述曾子的修己為政之本。曾子為學,注重內省,謹於外而完其內。認為禮義之始,在於“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是皆修身之要,為政之本。“君子所貴乎道者三”,此“道” 即指禮。道(禮)雖無所不在,然君子所重者,在此三事而已。曾子是孔子的主要傳道者之一,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尊奉為“宗聖”。

①孟敬子:魯國大夫仲孫捷,孟武伯之子。②動容貌:常注意自己的容顏。③暴慢:粗暴;懈怠。④正顏色:端正自己的臉色。⑤出辭氣:吐辭出音爽朗明確。⑥鄙倍:鄙:鄙陋。倍:同“背”, 背理。⑦籩(bi1n 邊)豆:祭器。籩是竹製,豆是木製。⑧有司:掌管祭祀的小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篇第八·第七章》)

①弘毅:剛強果斷。弘:志量弘大;毅:有毅力。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

子曰:“篤信好學①,守死善道②。危邦不入,亂邦不居③。天下有道則見④,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泰伯篇第八·第十三章》)

①篤信:忠實地信仰。②善道:有三種解釋:一說,善用作形容詞,好的道理;或說,善用作動詞,以求善其道;又一說,善用作名詞,守死於善與道之二者。今從前說。③危邦、亂邦:舊注:“臣弒君,子弒父,亂也;危者,將亂之兆也。”④見(xi4n 莧):同“現”。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①”(《衛靈公篇第十五·第二十九章》)

①弘:擴充;光大。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①;學也,祿在其中矣②。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篇第十五·第三十二章》)

①餒(n7i 內上):飢餓。②祿:俸祿。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①”(《衛靈公篇第十五·第四十章》)

①道不同,不相為謀:言主張不同,便不必互相商議。道:指人們的主張、志行講。

師冕見①,及階,子曰:“階也。”及席②,子曰:“席也。”皆坐, 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③,道與?” 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④。”(《衛靈公篇第十五·第四十二章》)

①師冕:樂師,名冕。古代的樂師都是盲人。②席:坐席。③師:指師冕。之:這些。④相:幫助。師:泛指盲人樂師。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①。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②,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季氏篇第十六·第二章》)

①十世希不失:謂傳到十代很少不喪失權位的。希:同“稀”。②陪臣:卿大夫的家臣。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①,見不善如探湯②。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一章》)

①不及:猶言努力追趕,只怕追不上。②探湯:謂伸手入沸水,離去愈快愈好。湯:沸水。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①,君子學以致其道。”(《子張篇第十九·第七章》)

①肆:一謂“作物器之處”,即進行製作的作坊;一謂陳列貨物出售的市場。從前說。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①。本之則無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③!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④,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⑤?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子張篇第十九·第十二章》)

①抑末也:言不過這是末節罷了。②本之則無:謂根本的東西沒有學到。③言遊: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故稱言遊。④倦:釋義不一:有釋為誨人不倦的倦,引申為教誨;有釋為券,券訓勞、訓勤;後倦,猶言後從事。從後說。⑤誣:欺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