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吾豈能為五斗米折腰才用了什麼的修辭手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8-16

陶淵明所言:“吾豈能為五斗米折腰”採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借代的作用: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督郵來督察。為人驕橫的督郵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所以這個詞主要是說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