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樂殺人...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1-30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樂殺人...E拍8 2019-07-05

意思是:尖兵利器呵,是不祥和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以恬淡為最佳。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的。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尖兵利器呵,是不祥和的東西,人們通常都嫌棄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靠向它。君子居處以左邊為貴,用兵打戰以右邊為貴——它們背道而馳。尖兵利器這些不祥和的東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以恬淡為最佳。即使因此而取勝,也不要自鳴得意,因此而自鳴得意的人是以殺人為樂的人。

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的。吉慶之事以左邊為上,兇喪之事以右邊為上;偏將軍居於左邊,上將軍居於右邊——這說明軍列的秩序儀軌等同於兇喪之事的行事儀軌。所以,準備征戰殺人的人群,要懷著哀痛的心情參加;既使戰勝了,也要按照兇喪的禮儀來處理。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樂殺人...

擴充套件資料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範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道德經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樂殺人...王威武1 推薦於2017-11-22

尖兵利器呵,是不祥和的東西,人們通常都嫌棄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靠向它。君子居處以左邊為貴,用兵打戰以右邊為貴——它們背道而馳。尖兵利器這些不祥和的東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以恬淡為最佳。即使因此而取勝,也不要自鳴得意。因此而自鳴得意的人是以殺人為樂的人。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的。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樂殺人...idatianyingsha 2009-09-18

具體出處:《老子》第三十一篇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尖兵利器呵,是不祥和的東西,人們通常都嫌棄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靠向它。君子居處以左邊為貴,用兵打戰以右邊為貴——它們背道而馳。尖兵利器這些不祥和的東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以恬淡為最佳。即使因此而取勝,也不要自鳴得意。因此而自鳴得意的人是以殺人為樂的人。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的。吉慶之事以左邊為上,兇喪之事以右邊為上;偏將軍居於左邊,上將軍居於右邊——這說明軍列的秩序儀軌等同於兇喪之事的行事儀軌。所以,準備征戰殺人的人群,要懷著哀痛的心情參加;既使戰勝了,也要按照兇喪的禮儀來處理。

【評析】本章是前一章的回頭發揮,表現了比較現實的反戰思想。老子雖貶兵,但並不主張罷棄軍備,他不否定把戰爭作為萬不得已的最後選擇的必要性,但又主張恬淡為上。所以,字裡行間充滿著一片哀其不得已又想盡力輕其害的悲天憫人之情。

在本章,老子把兵戰之事與社會通常的禮儀習俗相比照,揭示了社會禮儀習俗中潛含的貶兵反戰的情感取向,以及由此宣發的行事儀軌。他主張把這些行事儀軌充分地貫徹於不得已而為之的戰爭之中。這說明了老子對這些禮儀習俗的尊重,對這些禮儀所潛含的思想感情的認同,以及對禮儀所具有的教化功能的肯定。所以,說老子反禮,是有待商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