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一人是何意?出自於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3-26

斗南一人是何意?出自於哪?ar28882019-02-03

【釋義】形容一個人獲得尊敬,被稱為第一。

【出處】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狄仁傑傳》。

狄仁傑是唐代名臣,在幷州都督府擔任法曹時,有一次,與狄仁傑同任法曹的鄭崇質奉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出差辦事情,他母親卻正在生病,而此時派他去很遠的地方辦事情,很不合時宜,狄仁傑很為鄭崇質擔憂,便想為其分擔,便主動向上司——長史藺仁基請命說明原因,願意代鄭崇質前往。

藺仁基瞭解了真相後,不僅答應了狄仁傑的請求,而且深為感動。因為那時,藺仁基正與司馬李孝廉之間在鬧彆扭,常常意見不一。藺仁基主動找到李孝廉說:“狄仁傑與鄭崇質都是法曹,卻能主動將困難攬給自己,對別人給予體貼照顧,對照狄仁傑的高尚品行,我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從此,兩個人又合好如初,並且對狄仁傑有一個非常高的評價:“狄公之賢,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他們給予了狄仁傑如此高的評價,不但沒言過其實,而是恰如其分,在狄仁傑執政期間得到證實。例如,在他任大理丞時處理了一年之內積壓案件涉及到的人數達17萬個。

當時任武衛大將軍的權善才,誤砍了昭陵的一株柏樹。唐高宗李治認為他這樣做,使皇帝成了不孝之子,定要殺頭治罪。狄仁傑卻認為只要撤去權善才的職務即可,不必殺頭。皇帝一再堅持要殺權善才,別的大臣也都不敢再說什麼,並勸狄仁傑也不要再說什麼了。但狄仁傑仍爭辯說:“漢文帝時,有人盜走了高祖廟的玉環,因為對判刑的輕重意見不一,廷尉張釋之也曾與漢文帝展開過激烈的爭論。英明的君主是講道理的,忠臣是決不會被威武所嚇倒的。陛下如果不聽我的建議,我死後怎麼有臉去見張釋之呢?國家法律對犯什麼樣的罪,該判什麼樣的刑是有明文規定的,不能把未犯死罪的人當死罪處置,如果為了昭陵的一棵柏樹而殺掉一位將軍,千年之後人們怎麼評價您呢?我也不願屈從您的旨意而去殺權善才,以致讓您成為無道的君主。”

李治聽了狄仁傑的論述後深有感觸,做為一國之君,怎能踐踏國家法律呢,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並升任狄仁傑為侍御史。狄仁傑還有許多政績為人稱道,傳名於世,成為我國古代的一個清官和政治家。

“斗南一人”就是“北斗之南,一人而已”的簡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