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拋棄虛榮,保持純真虛榮的成語或典故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1-09

形容拋棄虛榮,保持純真虛榮的成語或典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9-10 回答

典故:寵辱不驚

唐朝,有個人叫盧承慶的人,為官清廉,做事認真,講求實際。他當的是考工員外郎。這是隸屬於吏部的官職,主要負責考察官員。當時,考察官員有級別標準,先大體分成上中下,然後每一級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點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類。

有一次,盧承慶考核一個兼督運糧的官員。這個人在運糧食的過程中,由於翻船把不少糧食掉進了河。因此,盧承慶只給他定了一箇中下,“沒給你弄個下下就是照顧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國家的糧食丟失了那麼多,所以只能給你中下這麼一個評價。”可是,這個運糧官得到中下的評語,一點也沒生氣著急,反而談笑自若,該怎麼著就怎麼著。盧承慶覺得,我給他這麼低的一個評價,他都沒生氣,說明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人還行;從這點上來講,這個人有認錯表現,有責任心,改個中中吧。改成中中後,這個運糧官也沒因此而高興。盧承慶心想這個人真絕,“寵辱不驚”,無論怎樣,他都能坦然面對。他又調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為突然遇到颳大風,把糧船給吹翻了。總之,不是人為的原因。盧承慶一想:我給他中中看來也不合適,又改成了中上。這個運糧官還是沒有因此而特別高興。從此盧承慶對他印象很好,以後在吏部考核的時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據說,盧承慶自己也是一個寵辱不驚的人。他認為作為一個官員,主要是為國盡忠,官職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當過考工員外郎,後來往上當過尚書左丞,最後還當過兵部侍郎,由於老說實話,得罪了皇上,獲罪被貶出去做簡州司馬。當簡州司馬的時候,盧承慶也一點沒感覺到窩火。後來,朝廷把他又調回朝中當刑部尚書,盧承慶也沒有因此特別高興。

到了晚年病危的時候,盧承慶兒女們叫到床前囑咐說:“我死後,喪事一定要從簡。穿的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裝裹,不要再給我買衣服。棺材外邊也別設什麼槨,也別套好幾層棺材,用一層棺材裝著埋了就可以。墳頭不要太高,只要能讓人看得見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亂寫,吹噓我這一生有什麼功績,只要老老實實寫上我的履歷,什麼時候死的,就行了。”這就是盧承慶的遺言。可見,盧承慶不僅清廉,而且也是個對虛榮看得非常淡的人。

“寵辱不驚”這個成語,意思是指無論寵辱,都不在意;用來形容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

大大方方

解釋:指人的行為舉止自然不俗氣。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所以他們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揹人而食。”

示例:他漸漸拋棄了這種虛榮或者說自卑,~站在佇列中取他的飯。

形容拋棄虛榮,保持純真虛榮的成語或典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9-10 回答

安貧樂道

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靜守節,安貧樂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門是蓬草編成的,門樞是桑樹條,屋內上漏下溼,原憲端坐其中絲毫不覺清苦,以修習禮樂教化的儒道為樂。有一天,子貢去找原憲,他乘坐著高頭大馬拉的車,穿著雪白華麗的衣服,因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車,子貢只好下車步行前去敲原憲家的門,只見原憲戴著用樺木皮做的帽子,拄著手杖出來開門迎接他。可能見原憲一副窮困寒酸的樣子,子貢說:“嘻!先生這是生病了嗎?”原憲回答他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了道卻不能身體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現在是貧並不是病。”子貢聽後非常慚愧。唐朝吳筠賦詩《詠原憲子》讚歎道:“原生何淡漠,觀妙自怡性。蓬戶常晏如,絃歌樂天命。無財方是貧,有道固非病。木賜欽高風,退慚車馬盛。”孔子還有個弟子叫顏回,他一簞食,一瓢飲,住在簡陋的小巷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苦,但他卻一心向道,始終以此為樂,孔子對他稱讚道:“賢哉!回也。”

樂道遺榮

釋義:樂守聖賢之道而拋棄榮華富貴。 出處: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又 嵇康 《高士傳》,其所載者廣矣,而 顏回 、 蘧瑗 獨不見書。蓋以二子雖樂道遺榮,安貧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

形容拋棄虛榮,保持純真虛榮的成語或典故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2-09-10 回答

返璞歸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