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的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的含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22

顧炎武的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的含義...呼倫大雪 2011-05-14

他是拿八股取士與秦朝的焚書坑儒來比較!

八股文專講形式、沒有內容,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裡面,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藝、制義、時藝、時文、八比文。其體源於宋元的經義,而成於明成化以後,至清光緒末年始廢。文章就四書取題。開始先揭示題旨,為“破題”。接著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叫“承題”。然後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手”,為起講後的入手之處。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 宋 朱熹 《四書集註》等書“代聖人立說”,不許作者自由發揮。它是封建統治者束縛人民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

綜上:我十分同意這種觀點

但是八股文也不是一無是處,首先,士人從研習八股文中受到了儒家倫理道德的薰陶。他們浸淫於《四書》《五經》之中,服膺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並以此作為了人生的言行準則。

其次,八股文的寫作理論和技巧可為後人借鑑。方苞《四書文》凡例說:“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經而切究乎宋、元諸儒之說,欲辭之當必貼合題義而取於三代、兩漢之書,欲氣之昌必以義理灑濯其心而沉潛反覆於周、秦、盛漢、唐、宋大家之古文。”

再次,八股文為後世提供了文精意賅的典範。劉知幾《史通》論及文章的精純雲:“理盡一言,語無重出。”八股文在這個方面可謂達到了極限。在明清兩代,都嚴格限制了八股文的字數,這就使得人們不得不在有限的字數里,酣暢淋漓而又字斟句酌地闡論文章的意思。

複次,八股文對後世某些文學體式,比如楹聯的成熟和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傳五代孟昶的春聯,僅是擷取五言近體詩中的一聯。楹聯的成熟,是到八股文出現之後。它的長短不一、句格不一的駢偶形式,開創了楹聯的體制。所以,明清兩代八股盛行,楹聯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清代,鬱郁勃勃,蔚為大觀,產生出了不少名家和佳作。像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雖說政事、軍務旁午,仍不失為箇中斫輪老手。

八股文之所以遭到那麼長久和普遍的討伐,其主要原因還在宣揚了孔、孟之道和朱、程理學,以及長久科舉歷史中產生的弊竇和積怨。前者帶有時代的色彩,存而不論;就其後者而言,翻開歷史,又有哪一種考試方法到了後來不是問題一大堆呢?顧炎武《日知錄·程文》說:“唐之取士以賦,而賦之末流最為冗濫。宋之取士以論策,而論策之弊亦復如之。明之取士以經義,而經義之不成文又有甚於前代者。”就如今日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試,至今不是也已籠罩上了歷史的陰影嗎?可見八股文在科舉中的問題,是考試中普遍存在的痼疾,並不是它從娘肚子裡就帶來的毛病。

顧炎武的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的含義...thy3197 2011-05-22

這是拿八股取士和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做比較,說明八股文禁錮思想的危害

顧炎武的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的含義...那首插播的慢歌 2011-05-15

這句話的含義是:八股取士的害處跟焚書一樣,而對人材的迫害和影響比當年在咸陽郊區坑儒四百六十餘人更大。我贊同他的觀點,因為明清時期,許多學生為了在科舉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從小死背經書,練習八股文的寫作,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危害比焚書坑儒的壞處大。

顧炎武的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的含義...守護0璃茉 2011-05-21

含義:明朝時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

含義:八股取士制度的危害就相當於秦始皇焚書所造成的危害,對於人才的迫害就相當於秦始皇坑殺儒生所造成的危害。

顧炎武抨擊八股文的原因:八股文對知識分子的獨立見解完全控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很大,甚至超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所以我贊同顧炎武的觀點。

顧炎武的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的含義...申賀撥吉AI 2021-07-21

顧炎武抨擊八股文的原因:八股文對知識分子的獨立見解完全控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很大,甚至超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所以我贊同顧炎武的觀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