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歷史評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12

諸葛亮的歷史評價?匿名使用者 2013-09-23

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還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鞠躬報國的典範。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位賢與能渾然一體的偶像身上,也並非沒有人生敗筆可尋,比如他的連年北伐。

諸葛亮自27歲隆中決策走出臥龍崗,全面主持劉漢集團27年,其中在最後8年中,他工作的重心就是北伐曹魏,先後五度出兵,直至公元234年征戰途中病逝五丈原。儘管《三國演義》對“六出祁山”不吝筆墨予以描繪、褒讚,但無情的事實告訴我們,諸葛亮的北伐行動一無所獲,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其實,諸葛亮北伐註定是不能成功的。

主觀方面,諸葛亮天才地設計了立足荊州、西圖巴蜀的戰略藍圖,蜀漢才能以最弱的力量,周旋於吳魏之間,鼎足之勢方成。但諸葛亮仍不能算是一位成功的軍事家,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諸葛亮並沒有像曹操那樣成功地指揮過官渡之戰,為統一中原奠定堅實基礎,也沒有像周瑜那樣指揮赤壁之戰,一舉促成了政治格局的確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更主要是表現在攻城掠地的區域性戰爭上,他可以神機妙算玩弄對手於股掌之中,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需要政治家的大局觀大智慧及縱橫韜略,軍事大對決的實質是政治大對決。從這個角度考察,諸葛亮似有目不視睫或顧此失彼之嫌。

客觀方面,當時曹魏版圖數倍於蜀國,兵多將廣國力強大,政權也非常穩固,而蜀國在三國中最為弱小,地勢封閉,又連年烽火人心思定,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醫療戰爭創傷,富國強民。如若穿過窮山惡水的蜀道,強行以弱小之師與精壯之旅正面作戰,大獲全勝的機率幾乎為零。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諸葛亮力排眾議一意孤行,“不伐中原死不休”呢?作為傑出的知識分子,又時時處在“曠世奇才”的讚譽聲中,於是把名垂青史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甚至為此付出多大代價也在所不惜。許多傑出人物都是如此,諸葛亮也難以免俗,一統江山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使得他未能做出正確選擇,屢敗仍屢戰;報恩思維對諸葛亮的影響也不能忽視,“受先帝託孤”死而後已,認為成功與否是一回事,做與未做又是一回事,因而數次貿然行動;過於自信及對後來的人沒有信心,也促使諸葛亮主張趁自己還健在的時候早打大打,解決統一問題。其實一國興一國亡,個人的去留又怎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諸葛亮北伐“後果很嚴重”:“蜀兵數出,國弱民疲”,“勞軍擾民,內外交困”,“自君子小人鹹懷怨嘆。”本來疲弱的蜀國局勢更危,諸葛亮死後不久,蜀漢也就滅亡了。縱有經天緯地才,無奈一切東流水,這可能是做人最大的痛苦。當病榻上的諸葛亮感到五丈原秋風刺骨,想到五伐曹魏無寸尺之功,同時自己的身體又像蠟炬成塵一樣慢慢消耗殆盡,其心情可想而知,即令今人也不免灑上一掬感懷之淚!

對於諸葛亮的北伐及對其本人過高的評價,當時及稍後的人也是頗有非議的。《蜀記》:“士大夫共論諸葛亮,多譏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張儼《默記》說:“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空勞師旅,無歲不徵。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崔浩《典論》:“亮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守窮崎嶇之地,而以為蕭曹亞匹,不亦過乎?”

雖然如此,諸葛亮還是成為了後世人們心目中丞相的楷模。歷朝歷代丞相無數,但一提到丞相,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諸葛亮,這是與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及後世民間藝人的渲染特別是《三國演義》的出籠有關係的,此外,老百姓對“清官政治”的渴望也是一重要因素。

在封建社會里,除了少數幾任皇帝尚能勵精圖治外,其餘大多屬荒淫、昏庸、暴虐、無能者,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或可成為皇帝與臣民之間的調節器。遇到了好的皇帝、丞相,老百姓便能吃上幾頓飽飯,遇上了不好的皇帝、丞相,老百姓就要賣兒鬻女,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是在這樣的誤打誤撞中運行了偌多年。屈指細數,賈似道、李林甫、嚴嵩、蔡京輩

竟如過江之鯽,長期生活在這些人霸主鞭下的老百姓,渴望良相出現。諸葛亮畢竟曾讓蜀中“連年大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死後又有“內無餘帛、外無贏財”的清廉形象,自然讓勞苦大眾念念不忘。杜工部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這一個“尋”字,就是社情民意的無聲體現!

諸葛亮的歷史評價?匿名使用者 2013-09-23

諸葛亮

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蜀漢四相之首。

謹慎,善治國,天下奇才,時之俊傑。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希望對你有幫助

諸葛亮的歷史評價?Kawaiinowatashi 2021-04-02

《資治通鑑》對三國時的諸葛亮評價甚高:說諸葛亮當初曾上表漢王:“我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家中子弟衣食,自有富裕,我沒有別的收入增加家產。臣死去之日,必不讓家內有多餘的絹帛,家外有多餘的錢財,而有負陛下。”最後,果如其所言。書中借丞相長史張裔稱讚諸葛亮:“他行賞不遺忘疏遠的人,處罰不寬恕親近的人,封爵不允許無功者取得,刑責不因為是權貴而免除。這就是賢能者和一般人都能夠忘身報國的原因。”陳壽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感哺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兼之亞匹矣。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詞來評價諸葛亮,實屬很罕見。

諸葛亮的歷史評價?匿名使用者 2013-09-23

很狡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