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典故出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18

臥薪嚐膽典故出處明天的周杰倫94 2019-10-23

說起成語臥薪嚐膽,總會想起越王勾踐,因為這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了。

吳國,位於太湖平原的東側;越國,則據有錢塘江以南的紹興-寧波平原,屬於一衣帶水的近鄰。吳、越之間的第一次聯絡,就是以一次爭端開始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吳王闔閭以“越不從伐楚,南伐越”,吳國打贏了這次位於“槜裡”(浙江嘉興)的戰役。沒多久,越王勾踐又和吳國在槜裡打了一仗,《左傳》還是記錄為“吳伐越”。此戰中,闔閭被越人砍中腳趾,傷重死了。之後,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將勾踐圍困於紹興會稽山上,勾踐不得不向吳王夫差屈辱求和。《國語?越語》記載,勾踐派越國大夫文種去遊說夫差,假如真的要和越國,越國“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可能兩敗俱傷;假如解圍,越國也能提供“帶甲萬人事君也”,供吳國驅策。夫差最終接受了後者。

自此,越國臣屬於吳,受到吳國的控制,越王勾踐還到吳國服了三年的勞役,每天如奴隸般生活。

吳、越停戰之後,勾踐開始了“十年生聚”,為了提醒自己要復國和在吳國為奴隸時受的苦,他就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最終吳國被勾踐所滅,吳王羞愧自殺。

這就是成語臥薪嚐膽的典故。

不過,“臥薪”和“嘗膽”組成成語,還要到宋朝時期。蘇軾在《擬孫權答曹操書》中第一次使用:“僕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於是,後世很多學者對這個成語表示質疑。

我們知道,如今想要了解吳越兩國的歷史,首推《左傳》和《國語》,因為這兩本書成書時代較早而史實比較可信的,當然還有太史公的《史記》。

不過,《左傳》和《國語》都沒記載有越王勾踐曾經臥薪嚐膽,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只記載了越王勾踐曾經

“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意思就是把膽放在座前坐的時候能看到膽

嘗的東西也是膽。

可見勾踐“嘗膽”應該是真的,只是沒有“臥薪”。

至南宋時,呂祖謙在《左氏傳說》裡提及:吳王夫差“坐薪嘗膽”。明朝張溥在《春秋列國論》裡也提及:“夫差即位,臥薪嚐膽。”

或許“臥薪”原來指的是吳王夫差,只是後來被人移植到越王勾踐身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