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位高師能解釋一下“睡眠’狀態和“禪定”狀態中的區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10

有那位高師能解釋一下“睡眠’狀態和“禪定”狀態中的區別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9-02 回答

睡眠,凡夫的睡眠是昏沉所致,聖者的睡眠是禪定功夫(當然有深有淺)。

得道者,隨時隨處皆能悟道,於睡眠亦然。

睡覺與入定

很多修行人都想入定,但總入不了。其實,入定並不難。難的是區分四禪八定,認證四禪八定。

人每天都會不自覺的經過四禪,卻不知道如何認證。我們修行,就是為了了生脫死,讓身心合道。身心合道,就是涅磐之境,就是天人合一之境。

當凡夫在心念散亂的境界昇華到聖人的身心合道,天人合一,涅磐聖境的過程,就是四禪八定的過程。

四禪八定的過程,就是從心念散亂到入靜,入靜到合道的過程。

不生不滅的道,在於空與有之間,在於善與惡之間,在明與暗之間,在睡與醒之間,在於散亂與昏沉之間。是故,道又稱中道。明於上理得知,道在睡與醒,善與惡,散亂與昏沉之間;所以,【人在入睡的過程,已經從初禪昇華到四禪,再從四禪退失清明,進入昏沉睡眠。】每個人每天總有二三個機會認證四禪,因此不能說入四禪八定是難事,難的是認證,與控制入定,住定,出定的度。

【【從清醒時的散亂,到昏沉時的睡眠的過程中的中間點,便是四禪。】】

【從清醒散亂到昏沉睡眠的過程中,從散亂到初得輕安,便是初禪。】從清醒散亂到昏沉睡眠,往往只是剎那之間,的確是很難認證的。但認證到之後,你平時打坐就很容易入定了,因為真實認證到初禪到四禪後,就如同掌握到了四禪八定的鑰匙,可以隨時隨地入定。

我平日就是這樣,不瞭解我的人還以為我是傻的。我常常吃飯時,一口飯剛吃進去,還沒來得及嚥下,在動與靜之間,念與念之間的空白處,剎那間定住了。一個手拿著筷子,一個手託著碗,嘴巴張開,眼睛不動,鼻子沒氣,卻像雕塑一樣,站在那裡不動幾分鐘。這種現象是很難讓平常人難理解的。象平時看風景,走路,一個念頭沒接受上來,意識斷開,苦樂皆非,剎那間就入定了。

要這樣隨時隨地入定,必須要認證到三際託空。只要認證了三際託空,呼吸會自動住止,丹田跳動呼吸,這不是強行閉氣煉得出來的。很多人喜歡胎息,於是強行閉氣,這不可取。只要認證了三際託空,胎息很快就證到,不是強行閒氣煉出來的。

要認識三際託空,最好就是在睡與醒,醒與睡之間認證。三際託空,是空境;近道而已,並非不生不滅之法身。空境雖非法身,但如宿慧深厚,在空境中一念回機,便可悟到無始無終,無邊無量的法身自性。

禪門的當頭棒喝,是師父助門人最快悟道的方法之一。開悟的師父在看見門人自性顯現之時,一個巴掌打過去,一棒敲下去,門人就大徹大悟了。但是,徙弟也要有慧根才行。否則,把他打死,他也悟不了。不過,這種快速入道的方法恐怕要失傳了,因為這種師父難找,徙弟也難找,這是上上根人接引上上根人的方法。

話又說回來,要學會入定,必須明白,【【入定的過程,與入睡的過程是很相似的。】】入睡便是靜過頭了,靜到什麼都不知道,便是無記,便是昏沉。

【【入睡其實也是入定,但那是昏沉定,不是那種能作主的定境。】】

定有個特點:

沒有時間空間概念。睡五分鐘跟睡五小時,感覺都是一剎那間。【【如果你入定後,感覺時間過得慢,那說明你還沒有入定。】】時間過得慢,那是受蘊,坐在那裡感覺全身不舒服,那是氣脈不順,未得輕安故。【【得輕安,方能入定】】,方能一定數小時,數天,數月,數年。

入定後,還有一個特點:

【【【知覺不是沒有,而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介於知與不知之間。】】】說知,的確是知,但心境不像未入定時那樣散亂;說不知,其實是聽到看到不執著了,妄念不起了,【心不跟六塵轉了。】

【【入定的過程,就是滅我執的過程。】】人不能入定,就是人我私心不滅,人我身見不滅之故。當人我身見,我之意識滅盡,已經超越四禪。當我執滅盡,不單證得四禪,阿羅漢果位也到了。

凡夫雖然會不自覺地到四禪之境,由於不懂得認證,到了四禪也不知道。就算認證了四禪,也不一定能入定,住定,出定自在。偶爾到了四禪,不等於入了四禪之定。

四禪與八定,有同與不同之處。初禪到四禪,是指靜的程度,而能在初禪以上得定,是要有禪定基礎的。氣脈不通,就算能偶爾到了三禪四禪,卻不能安住於境界,在此禪靜境定下去。

要想入定,住定,出定三自在,要二通:

一:見地通,從理上認證了四禪八定,並能觀察【【【【【明瞭入睡與入定的過程。】】】】】

二:氣脈通,氣脈不通,不得輕安。不得輕安則不能去身見。不能去身見故不能得定。

要氣脈通,當不著六塵,心不外馳,久坐精氣自然充滿。【【精氣充滿,才能衝通氣脈。】】古德雲:“久坐必有禪,”可不是亂說的。

總之,要學會入定,【【【先觀察清楚自己是怎樣從清醒散亂進入到睡眠昏沉的。】】】

佛的堂弟,阿難尊者便是在將睡未睡的一剎時,證得羅漢果位的。古來很多祖師也都是在將睡未睡之間悟道證道的。我曾看過釋萬行禪師的開示,禪師也強調要觀察入睡的過程,才能掌握入定的技巧。

我目前,只能知道如何入定,但我還未能區分四禪八定。雖然我能隨時入定,但我不知道是什麼定。大概是最初級的欲界定吧!?

我如果要抄書搬書,當然可以不懂裝懂,把四禪八定講得天花亂墜。但那不是我所證所悟的知見,抄書與拾人慧牙就不必了。等我以後有時間閉關後,再詳談四禪八定吧!

請參考:入睡與入定 萬行法師

我看再不敲引磬,打瞌睡的越來越多了!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出現了這些現象,如果找不著答案,就沒辦法突破它。修行人“瞌睡”這一關突破不了,是不可能上路的。因為打坐的時候,剛要靜下心來,就容易打瞌睡。要麼就是坐在這個地方非常散亂,要麼是剛剛靜下來,又要進入夢鄉了!這是因為心力沒有提起來、鬆弛了,必然就要入睡。

如果你心力繃得緊緊的,沒有鬆弛下來,堅持一陣子,自然就會逐漸清靜,會專注在你修煉的功夫上來。你處在散亂當中,勉強還能用一點功,一打瞌睡,一點功都用不上了。

一個人心靈裡面的念頭沒有放下的時候,是不可能打瞌睡的。除非是身體很累的時候,才會打瞌睡。如果你心靈裡面用功的念頭沒有鬆弛下來,即便是你躺下來睡覺,你還是處在一種功態當中。即便是做夢,也是夢見自己盤著腿,按照自己修行的方法在用功。你用功用到這種程度,入道才有希望!你們在座的可以問一問自己,是否已經達到這種程度了。

要麼坐在這裡很散亂,要麼剛剛清醒一點就要打瞌睡。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一直都不去管它?為什麼不想辦法把它克服掉呢?如果把修道、把生死當作一件大事,放在心頭上掛起來的話,在靜坐當中是不可能打瞌睡的。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生活當中突然遇到一件事情使你很焦慮,你連覺都睡不著。就是因為心理上沒有把這件事情放下。如果我們採用這種力量來學佛,很快就入道!

一個人心裡邊沒有事情的時候,就容易睡覺;有事情的時候,睡眠就很少,甚至根本不需要睡覺。你們大家口口聲聲要學佛、要了生死,可是看我們的所作所為跟我們說的根本不一致,相差太遠。

因為你整個白天都是處在散亂當中,所以在晚上這兩個小時的共修當中也沒辦法把思想收回來,還在胡思亂想。想什麼呢?如果說是個在家人,他有家庭,俗事多,迫使他考慮,還情有可原。你說我們出家人有什麼可想的?衣、食、住無憂,又不愁沒工作,又不需要建廟,有什麼妄想可打的呢?如果說有妄想可打,就是應該想如何開悟、如何入道、如何成佛!如果不想這些,我們出家人還有什麼可想的?

應該養成一種習慣,每天看一段經文,把這段經文記在腦子裡,放在心上,一直把這段經文給它琢磨透徹。思想系在這段經文上,這是一個對治妄想比較有用的方法。我們在考慮經典的時候,就是與佛相應。我們出家人不考慮經典,還去考慮什麼呢?

實際上我們睡覺的時間足夠了,為什麼在打坐的時候還要打瞌睡呢?我給大家計算了一下,晚上十點睡覺、早晨五點起床,七個小時的睡眠足夠了。實際上一個常人睡眠的時間有一個時辰——兩個小時——絕對夠了!如果說你修行好的話,睡幾分鐘就夠了。甚至幾秒鐘就夠了。不過這種狀況常人恐怕都達不到。

我們生理上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來休息,而且是躺下來休息。因為我們在走著、坐著的時候,身體很難達到高度放鬆,因此體內的陰陽很難交融到一起。只能夠透過躺在床上,讓身體高度地放鬆,體內的陰陽才能交融到一起。

如果我們的禪定功夫高的話,盤著腿就能夠讓身體高度放鬆,體內的陰陽兩種力量就能夠很好地交融到一起。如果我們的身心太散亂,即使躺在床上六、七個小時,還是沒有辦法使身體放鬆、心念集中。因此身體裡面的力量一直在向外分散、收不回來,這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來使體內的陰陽兩種力量交合。如果我們的思想不散亂,力量就在身心裡面,你只要一躺下,甚至不躺下,只要是處在一種放鬆的狀態,體內的陰陽隨時都能夠交融在一起,根本不需要再躺下睡覺。

大家以後可以這樣去感受一下,不管你是吉祥臥,還是仰臥,頭腦高度放鬆(即便你放鬆不了,也要在頭腦裡告訴自己:要放鬆、要徹底地放鬆)。你要暗示自己:“放鬆了,放鬆了,已經漸漸地放鬆了。”

你這樣訓練幾次,便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體內有一股力量迅速在一起相碰,一碰完,這股力量又迅速分散到四面八方。也就是說分散到體內的每一個神經末梢。這個時候,你的頭腦馬上就清醒了,你再也不需要躺下睡眠了。

我們體內的陰陽兩種力量,在一天當中有兩次要交合在一起,子時一次、午時一次。如果從養身之道來講,這兩個時辰中能夠躺下10~20分鐘是最理想的。可是我們常人要麼是不躺下,要麼一躺就是幾個小時。

為什麼會做那麼多的夢呢?是因為超過了睡眠的時間,身體不需要了。它本該起來工作了,可是你躺著不動,頭腦就開始自動工作了,如是就開始做夢了。【【【不相信,你們給自己定個時間,睡上三、四個小時就起來,一樣很清醒、很有精神。】】】你一超過這個時間,就開始做夢了。

【為什麼大多數人做夢都是在凌晨呢?因為這個時候身心已經休息好了,你再躺在這個地方繼續睡,頭腦就事先自動工作了。】

我們人體的陰陽兩種力量在子、午這兩個時辰要歸源。它們每次歸到源頭碰撞以後,力量馬上就補充足了,又分散到身體的四面八方去工作了。當工作了十二個小時後,就像是電能消耗完了一樣,又需要補充了。就再回到源頭,陰陽兩種力量就再碰撞一次,又補充足了,又分散開來繼續工作。每天如此,週而復始!

在這兩個時辰當中,身心越放鬆、陰陽兩種力量交融的越徹底、越快、質量越好。有些人因為他不懂這個道理,咬著牙挺著硬坐,長期睡眠不足,甚至不躺下睡覺。結果由於心、肝供血不足而引起焦慮、睡眠不好、肝火旺盛,甚至引起肝炎、肝硬化。這都是因為身體不能很好地放鬆,氣血不能充分地滋潤這些五臟六腑而導致。身體越放鬆,氣血越暢通。

本來透過打坐完全可以取代睡眠,可是我們在打坐過程中由於不能徹底放鬆而達不到休息的效果,只能夠躺下來睡覺讓身體放鬆,促使氣血交融在一起。如果我們能夠透過打坐達到睡眠那樣的效果——能和躺下一樣放鬆——的話,根本就不需要再躺下藉助於睡眠來放鬆了。

因為長期以來我們都是透過躺下睡覺來放鬆身體,所以我們現在想把這種姿勢改變過來,透過打坐讓身體達到高度放鬆就很困難。正常情況下,你如果掌握了方法,再有意識地去訓練,一年時間完全可以把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睡眠習慣和姿勢改變過來,透過打坐代替休息。它可以不叫睡眠,而叫“坐眠”了!

如果你想試驗的話,今天晚上回到你們房間裡,不要睡覺、在打坐的時候也不要用功,就明確地告訴自己:我今天打坐不是用功,而是睡覺——用打坐取代睡覺。你把腿一盤,就把腰給彎下來,就做打瞌睡的姿勢,體驗一下子用打坐來代替睡眠。如果你能夠放鬆的話,同樣會感受到盤著腿打瞌睡的時候,身體裡面有一種很微細的力量在慢慢地蠕動、又像是在遊動。上、下、左、右串聯在一起。

當這個串連的過程結束了以後,你身體裡面會有一種力量慢慢地往上輸送。當頭腦得到這股力量以後,就慢慢地、慢慢地清醒了,也就是說不需要睡眠了。你能夠這樣體驗幾次,你就掌握瞭如何睡眠、如何醒來這個過程;你掌握瞭如何睡覺、如何醒來,你順著這個記憶、順著這個經驗,就能夠掌握如何入定、如何出定。

我曾經講過【【【入定、出定和入覺、醒覺一模一樣。】】】就是因為我們現在掌握不到如何睡覺、如何醒覺,所以你就不會入定、出定。我曾經給大家講過,我自己捕捉到如何入定、如何出定,最初的經驗就是盤著腿打瞌睡時捕捉到的。我入道的經驗真的是跟大家不一樣,跟古時候的修行人也不一樣。我是透過打瞌睡捕捉到的。

這種方法我告訴過好幾個人,非常有效。因為你睡覺的時候也是念頭漸漸、漸漸地減少,生理機能漸漸、漸漸沉睡,要休息、要靜止下來。而你入定的時候,也是生理的能量漸漸地靜下來,漸漸地要隱藏起來、要休息,心理的思維漸漸地減少、漸漸地停止。

無論你是要出定、還是要醒覺的時候,生理的能量都是漸漸、漸漸地甦醒,漸漸、漸漸地活躍,漸漸地要工作;心理的思想漸漸地活了、漸漸地在動了、漸漸地在思維了。二者之間沒有絲毫的區別!

。。。。

有那位高師能解釋一下“睡眠’狀態和“禪定”狀態中的區別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9-03 回答

睡眠無自主意識。禪定有意識。具體的說起來麻煩。。。

有那位高師能解釋一下“睡眠’狀態和“禪定”狀態中的區別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9-03 回答

個人看法,不一定對,你可以參考一下。

睡眠昏覺,如同死屍。禪定清醒,覺知諸法。

有那位高師能解釋一下“睡眠’狀態和“禪定”狀態中的區別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9-03 回答

一睡一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