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跟日耳曼人、印度人有什麼關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1-09-14

雅利安人跟日耳曼人、印度人有什麼關聯?dzx9239872013-09-02

日爾曼人是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前2千年到約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日爾曼人不稱自己為日爾曼人。在他們的漫長曆史中他們可能也沒有將自己看作是同一個民族。民族大遷徙後從日爾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納維亞民族、英格蘭人、弗里斯蘭人和德國人,後來這些人又演化出荷蘭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許多白人。在奧地利也有許多日耳曼人後裔。許多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與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最早的關於日耳曼人的紀錄來自於前2和前1世紀的古典作家。從約200年開始日耳曼人開始使用一種自己的文字。此前的歷史只有透過考古和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來考證了。

透過對各個日耳曼語言(哥特語、古德語、古英語、古斯堪的納維亞語)的仔細比較和日耳曼語言與其它印歐語言的比較語言學家可以基本上重建日耳曼語(也稱“前日耳曼語”或“泛日耳曼語”)。這些比較最主要的結果是:

日耳曼語屬於印歐語言,在這個語族中它屬於其西方的一支。

在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與凱爾特語和古義大利語最接近。這三種語言一起組成古歐洲語言。前3或2千年時,也就是說青銅器時代的早期,古歐洲語言是中歐的語言。但其精確的地點和時間今天已經無從考證,或者爭議很大。

日耳曼語言之間非常近似,這很可能說明它們有很長的共同演化的時間。大多數語言學家將前日耳曼語從凱爾特語和古義大利語分離出來的時間定為前2千年上半葉。

日耳曼語分離出來後它依然與凱爾特語有接觸。一些凱爾特語的詞彙被日耳曼語借用。此外日耳曼語對芬蘭語也有影響。一些日耳曼語的詞彙在芬蘭語中出現(比如國王,日耳曼語為kunningaz,芬蘭語為kuningas,或者指環,日耳曼語為ringaz,芬蘭語為ringas等)。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這個詞的是希臘歷史學家波希多尼。他在約前80年時第一次使用這個詞。也許他在與中歐的某一個今天無法考證的小民族接觸時聽到了這個詞並將它用來稱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這樣一個小民族的名字後來成為了整個民族群的名字。

“日耳曼”這個詞的來源和意義至今無法定論。“日耳”這個詞在日耳曼語中無法被考證。日耳曼人自己將自己稱為日耳曼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前51年愷撒在他的《高盧戰記》中使用了日耳曼人這個名稱。愷撒這裡將所有萊茵河以東的民族統稱為日耳曼人。到此為止羅馬人將歐洲西部的民族稱為凱爾特人,而歐洲東部的民族被稱為賽西亞人。到此時為止羅馬人才認識到日耳曼人並非凱爾特人,而是一個獨立的民族群。

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亞志》中稱“日耳曼人”是一個比較新的稱呼。一開始只有通格人(Tungrer)被稱為日耳曼人,後來所有日耳曼民族都被這樣稱呼。塔西佗說高盧人稱萊茵河以東的民族為“日耳曼人”。後來這些民族自己也稱自己為日耳曼人。根據這個敘述這個詞有可能是從凱爾特語過來的。

塔西佗在他的書裡詳細地列舉了每個日耳曼民族部落從萊茵河到維斯瓦河,從多瑙河到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的居住地。

嚴肅地說只有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才能將這些民族稱為日耳曼人。過去曾有很多研究透過考古學研究來推匯出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古日耳曼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個研究曾一度完全被放棄。

今天類似的研究在非常精心的學術範圍內重新開始,其目標是使用考古學和語言學的研究來獲得一個內在不矛盾的整體影像。按照這個研究歐洲北部的青銅器時代的人幾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謂的戰斧人(前2800年至前2200年)與日耳曼人之間的關係還有爭議。此前的石器時代(約前3500年至前2800年)的農作文化與日耳曼人之間的關係幾乎可以完全否定。

最新的理論透過對河流和地名的研究認為日耳曼人的產生地在今天德國中部山區的北部。但大多數學者對這個理論持懷疑態度。

過去學者們以為日耳曼語言是在約前500年由於日耳曼語語音變遷從其它西部印歐語言中分離出來的。在這個語音變遷中比如k透過ch變為h,或者p變為f,t變為th。

新的研究認為這個變遷很晚才發生,它發生的時間可能是前1世紀。最主要的證據是辛布里人的民族名稱。前2世紀後期辛布里人與條頓人一起威脅羅馬北部。這兩個民族的家鄉是今天的丹麥。在拉丁文中辛布里人的名字為cimbri,而不是chimbri或himbri,後來日耳曼人的名字在拉丁語中使用ch來寫,比如chatti。因此今天大多數學者認為這個語音遷移在前2世紀後期還沒有開始或還沒有完成。一些早期流傳下來的地名說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這個見解對日耳曼語言學有非常重要的後果。這樣一來至今為止被稱為“泛日耳曼語言”的語言是在前2到1世紀形成的,到1世紀時它又分裂為許多自己的日耳曼語言。此前日耳曼人的語言與印歐語言相似,這個更古老的語言沒有被留傳下來,但其基本結構可以被重新構造出來。

通常我們都簡單地把人種分為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不過這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膚色受外界影響很大,恰恰不是最重要的人種特徵。

還有一種人類學的分類方法是按照語言劃分,大概可分為印歐語系民族(廣義的雅利安人),閃米特語系民族(包括猶太人,阿拉伯人,古巴比倫人,古亞述人,腓尼基人等),含米特語系民族(包括古埃及人,北非柏柏爾人),漢藏語系民族,阿爾泰語系民族(包括蒙古,突厥,通古斯[女真]三大語族)等幾大類。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當屬雅利安民族,這一經納粹德國反覆強調的名詞,並不是什麼純種民族,且聽慢慢分解。

今天的歐洲除了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俄羅斯有屬於阿爾泰語系遊牧民族的後裔和混血外,其他幾乎都是雅利安民族的後裔和混血。

雅利安人是活躍在東歐到中亞的草原地帶的民族,公元前,伴隨著他們的遷徙,他們征服了歐亞大陸幾乎所有的土著民族,並把他們的血液和文化混入了對方的血管。這實在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況且他們當時還未跨上馬背。雅利安人主要是馴牛,他們隨著牛車以慢速遊動,直到與阿爾泰語系的蒙古利亞人相遇混血後才學會了馴馬,但當他們到希臘時,已經威風凜凜地跨在遊牧馬背上了。當然這是以後的事。

歐洲原先遍佈著和埃及人非常相似的伊比利亞種族。最先西進歐洲腹地的雅利安人是克爾特人,他們身材較高,面板白皙,習性剽悍,文化較高,很快把伊比利亞人征服並同化了。他們不斷地向大西洋方向推進,能夠不被同化的土著民族極少,只有近代的葡萄牙人大部分還屬於伊比利亞血統。克爾特人就成了現在法國的先民。

雅利安人因為有遊牧民族的遊動性,即使再美好的土地,也挽留不住他們好動的腳步。北歐的克爾特人一部分向西擴充套件,再渡海到了斯堪第那維亞半島,成了挪威、瑞典、丹麥、冰島人的先民。在喀爾巴阡山和黑海以北,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民族混合的結果,又產生了波蘭、捷克、塞爾維亞人和部分俄羅斯人。另一部分則進入義大利和希臘,公元1500年前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希臘半島,摧毀了愛琴文化,和當地土著民族混合後,創造了更高的文化。

古羅馬的情況也是如此,最初住在義大利的是伊比利亞人,到公元前1000年,南下的雅利安人已經在義大利的中部、北部住了下來,他們和當地的土著結婚,這樣,很快就和土著民族融合了。拉丁人部落住在臺伯河畔的一群山丘的頂上和四周,後來和來自海上的小亞細亞的遊牧民族,其實就是一群海盜融合,並從雅利安人手中奪走了臺伯河以北的義大利的大部分地方。海盜帶來了東方的文明,又帶來了商業活動,在臺伯河畔的一塊作貿易集市的河灘地就成了以後的羅馬。

談到歐洲遊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的融合,不能不提到匈奴人。東方的民族進入西方一定是很早的,但是有史料作證的是匈奴。匈奴原屬於阿爾泰語系的一支,最早見於中國的史料,原在中國的西北部。從秦到漢,當時的漢藏語系民族,也就是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為代表的農耕民族,對不斷南下來犯的匈奴遊牧民族進行了堅決的抵抗,致使一部分匈奴人被迫東行,改變了歐洲的歷史。

到了公元1世紀,匈奴已經推進到歐洲的東部邊界,並且和屬於雅利安人的諾迪克遊牧民族混合起來。他們帶去了中國和印度的文明,對被征服者不是殺戮而是編入兵籍,甚至互通婚姻,這樣便成功地把多瑙河的遊牧民族都混合起來。匈奴是一個很強悍的民族,具有很強的同化力。匈奴的偉大領袖吾提拉曾統治著匈奴和日耳曼諸部落組成的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東羅馬帝國十多年間一直受他的欺凌。他甚至娶了東羅馬帝國皇帝的孫女。453年,吾提拉和一個日耳曼少女結婚,舉行婚禮時不幸死去了。從此匈奴便消失了,但東方遊牧民族的血液卻流在歐洲人的血管裡。

所以,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純種民族,只有文明同化伴隨的血液混合。

本文參考了蒙族學者孟馳北先生的《草原文化和人類歷史》,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孟先生提出的草原文化理論還在學界討論中,但是本文所參考的歐洲民族演進部分卻是準確精當的。

印度人種複雜,由幾支組成。澳亞人是印度古代民族之一,他們從西方進入印度,以後分佈開來,蒙達人、奧朗人、霍人、貢德人、孔德人和卡西人等就是他們的後代。

印度的孟加拉人主要分佈在孟加拉邦。在遠古的時候,孟加拉地區的居民屬於亞澳人種 。他們操亞澳語,這種語言現在還有,可以在土著人中找到痕跡。這些土著民族中的高爾人 、布林德人、崩德拉人、尼夏德人等,在《往世書》裡都有記載,這證明他們是很古老的。

孟加拉人的主食是大米,喜歡吃魚。孟加拉人有名的甜食是拉斯古拉(一種帶甜汁的元宵)和生代西(一種奶 酪糖)。?

安得拉人主要分佈在安得拉邦等地。安得拉人還保持著種姓差別,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4個種姓。同一個種姓又分為數以百計的副種姓。

奧里薩人為印度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奧里薩邦,屬原始達羅毗荼人與雅利安人的混合種。

奧里薩人一般直率誠實,勤勞本分,篤信宗教,熱愛和平,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素有天真無邪之稱。他們的主食是米飯,副食有魚蝦、豆製品和各種蔬菜,香蕉、椰子常做早餐。?

馬拉提人亦稱馬拉塔人,主要分佈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馬拉提人喜歡摔跤,印度的大力士以馬拉提人居多,他們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

馬拉提人的飲食沒有什麼特別,米飯、麵餅、奶、奶油、酥油和蔬菜,這些在北印度常吃的食物,在這裡也同樣流行。馬拉塔人的節日繁多,內容豐富多彩,最大的節日是耿乃希節。

古吉拉特人(舊譯瞿折羅人)是印度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古吉拉特邦,在其鄰邦也有少量分佈。古吉拉特人操古吉拉特語,古吉拉特語屬印度雅利安語系的曉爾塞尼·阿布婆朗希語的 範疇。?

古吉拉特人成分複雜,有拉吉普特人、古賈爾人、巴拉斯人、鮑哈拉人和科傑人等。?

古吉拉特人主要從事農業,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菸草、棉花、甘蔗等。 大多數古吉拉特人食素,愛用辣椒等調料,而且對奶油、豆粉、甜食頗感興趣。?

印度斯坦人為印度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佈於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以及比哈爾邦的西部地區,屬於混血人種。?

大部分印度斯坦人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均為印歐語系印度語族。絕大多數人信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棉花和豆類等,一部分人在工 廠、礦山做工。手工業紡織較為發達,以棉紡、刺繡、金屬等精巧手工業著名。?

拉賈斯坦人為印度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拉賈斯坦邦,其相鄰各邦也有少量分佈。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型。民族成分複雜,歷史文化悠久。操拉 賈斯坦語,該語言包括7大支,50多種方言。7大支是:馬爾瓦里語、中部和東部拉賈斯坦語 、東北部拉賈斯坦語、馬爾維語、西部拉賈斯坦語、皮利拉賈斯坦語和東旁遮普拉賈斯坦語 。?

那加人是印度的主要民族之一,大多分佈在那加蘭邦、阿薩姆邦和梅加拉亞邦的卡斯山區。那加人居住的地區,多為高原和山地,山高谷深,景色壯麗。他們以農業和狩獵為生, 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等。那加人屬於蒙古人種,來印度後又形成不少分支。

印度的少數民族(即部落民族)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印度現有400多個少數民族,約有5900萬土著部落民。人口超百萬的部族有9個,最少的暗達曼人只有幾百人。?

迦洛人又叫阿吉格芒呆人(山民之意)。他們主要分佈在迦洛山區,該區面積約3000多 平方公里,擁有人口30餘萬。此外,在山區周圍的平原以及瓜爾巴拉蘭地區散居著不少迦洛人。?

迦洛人主要有三大支派,或叫三大家族:即馬拉格、毛米恩和桑格麻。各家族又有許多 分支,例如阿外、阿梭和西拉等等。他們是不同家族通婚後出現的新家族。?

桑塔爾人是印度人數最多的部族之一,他們主要分佈在比哈爾、西孟加拉和奧里薩等地 。他們主要以務農為業,也善於狩獵。桑塔爾人面板黝黑,長頭型,前額寬闊,眼睛呈黑褐色,鼻樑筆直,嘴唇稍厚,額骨突 出,頭髮捲曲,鬍鬚稀疏,中等身材。桑塔爾人操桑塔爾語,屬於印度最古老的一種土語。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