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玩些什麼遊戲?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1-09-04

古人都玩些什麼遊戲?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4-20 回答

有踢球、行令、圍棋、象棋、五子棋、游泳、跳水、拔河、踢毽子、抖空竹、放風箏、盪鞦韆、舞獅子、捉迷藏

還有高爾夫的鼻祖叫“捶丸”,看書裡圖片“復原的捶丸球杆”,跟今天的高爾夫球杆幾乎一個模樣。“捶丸”起於唐代,雛形是“步打球”。唐代時,男人打馬球,女人覺得太激烈,就改良了一下,在地上打,就是“步打球”。“步打球”發展到宋代,分成兩支,其中一支就是“捶丸”。“捶丸”跟雛形的區別是:改擊球入門為擊球入“窩”(洞),同時變直接對抗為間接對抗。

1、投壺。據《禮記·投壺》記載,以盛酒的壺口作標的,在一定的距離間投矢,以投入多少計籌決勝負,負者罰酒。常在宴會上玩,以助酒

2、雙陸。一作“雙六”據說由握槊演化而來。又稱“打馬”,因為雙陸的棋子稱“馬”。博局如棋盤,左右各有六行道,“馬”作椎形,黑白子各十五枚,兩人相博,擲骰子得彩行馬。白馬從右到左,黑馬反之。還是王建那首《宮詞》,看後兩句:“各把沉香雙陸子,局中鬥壘阿誰高。”

3、六博。一作陸博。兩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故稱六博。其勝負的關鍵在於擲採,偶然性很強,雙方按照各自擲出的齒採走棋。李益的《雜曲歌辭·漢宮少年行》寫道:“分曹六博快一擲,迎歡先意笑語喧。”“分曹”就是“分撥”。玩六博的時候笑語喧譁,很熱鬧。

4、樗蒲。也作“摴蒲”,又名擲盧、呼盧、五木,是在六博遊戲的基礎上予以改進與變異而形成的,類似後來的擲骰子(色子),隨機性很大,主要靠運氣取勝,但樗蒲的遊戲規則比擲骰子要複雜得多。王建的《宮詞》之六十寫道:避暑昭陽不擲盧,井邊含水噴鴉雛。

5、藏鉤。據《酉陽雜俎》引辛氏《三秦記》記載:“漢武鉤弋夫人手拳,時人效之,目為藏鉤也。”漢武帝的鉤弋夫人的手總是握著拳,伸不開,見到漢武帝才伸開,裡面握的是個鉤子。於是,人們就玩起了藏鉤之戲,多人參與,猜出鉤子藏在誰的手裡。

6、握槊。除了藏鉤,握槊也是流行於宮廷的一種博戲。相傳此博戲是北朝魏宣武帝時從西域傳來的“胡”戲。《魏書·藝術傳》記載:“此(握槊)蓋胡戲,近入中國。”與六博、雙陸、長行可能有相似之處,“槊”指棋子或者棋盤,亦是擲骰子行棋以賭輸贏。

7、長行,據說和握槊、雙陸一脈相承,也有的說就是雙陸。李肇的《國史補》卷下記載:“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各十五,擲採之骰有二。其法生於握槊,變於雙陸。”有黃子、黑子各15枚,有兩個骰子。

8、射覆。據《漢書·東方朔傳》記載,射覆是用巾盂等物覆蓋東西讓人猜。而《紅樓夢》第62回提到的以詩文進行射覆與此完全不同,覆者先用詩文、成語、典故等隱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也隱寓該事物的另一詩文、成語、典故等揭出謎底。得飽讀詩書的人才能玩。

9、簸錢。又稱打錢、擲錢、攤錢。參與者先持錢在手中顛簸,然後擲在臺階或地上,依次攤平,以錢正反面的多寡決定勝負。王建的《宮詞》之九十五寫道:春來睡困不梳頭,懶逐君王苑北遊。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

10、鬥百草這種遊戲雖有一定的博弈性質,但更偏重玩耍娛樂性,輸贏在其次。女子好此戲,參與者比誰的花草種類多、品種新奇,有時是插戴在頭上展示。王建的《宮詞》之八十五寫道: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

11、鬥雞。《全唐詩》提到“鬥雞”一詞有50餘處,其中把“鬥雞”與“走狗”或“走馬”連用或對應的就有近10處,這項運動賭博性質明顯,後代總是和不務正業聯絡在一起。《神雞童謠》寫道: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12、曲水流觴。“曲水流觴”是宴飲聚會時的一種遊戲,可以視為一種酒令,輸贏其實無所謂。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酒杯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這遊戲也常被作為上巳節的習俗。

古人都玩些什麼遊戲? Edward、 1級 2013-04-20 回答

小孩子有:打架,摔跤,躲貓貓,矇眼捉人,鬥嘴,鬥蛐蛐,

古人都玩些什麼遊戲?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4-20 回答

九車環,七巧板,捉放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