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縣伏嶺下村“紋川舞犭回”,“犭回”字怎麼讀?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美食
  • 2022-08-25

“犭回”是什麼?伏嶺人為何要造這個“犭回”字?它有何作用呢?這還得從伏嶺村所居的環境和歷史淵源說起。 舞“犭回”起源於鎮惡除邪。北南宋交替之際,金兵南侵。為避戰亂,邵氏先人百二公舉家遷徙伏嶺下定居。伏嶺下村,是個依山傍水畔田疇的聚落。村旁,有一條全縣最長的登源河上游的紋水河;對面,有一座海拔1300多米的天目山餘脈大鄣山。古代文人墨客曾寫下“鄣山毓秀、紋水鍾靈”的佳句。然而,這靈山秀水卻未給這裡的村民帶來好運。百二公定居後,人丁欠旺,第三世孫世澤只得一子;同時,先於邵姓來伏嶺住居的成、唐、許、丁、週五姓也因故或日漸敗落,或徙居他鄉。導致伏嶺下村人煙尤稀,山野惡獸成群,常常出沒於村境,損害禾稼,侵食畜禽,傷及村民。且每到冬季,火患不斷,村民的生命財產常遭威脅。面對這險惡的環境,世澤公委其時任大宋評事(相當於今最高檢察官)的胞弟世師,請來著名的地理大師賴文俊到伏嶺實地勘查,考察風水。賴先生認為,此地確屬人傑地靈風水寶地,但村落朝山,石性(聖)太重,常有石獅火虎作崇,要想村境安寧,人丁興旺,必須設法剋制這些猛獸。只有古代的一種異獸“ ”方能克獅鎮虎,降福民間。於是,賴先生造了個“犭回”字,並畫了只“犭回”的圖形,要世澤公張貼於堂上,每逢初一、十五,都要虔誠供奉朝拜。果不其然,這 出現僅匝月,獅虎幾乎斂跡,獸害少了許多。於是,伏嶺的子孫們便將犭回作為神靈信奉,並把每年的上月十五定為祭犭回日,犭回,也就成了伏嶺人的圖騰——鎮邪除惡,保境安民的象徵。

績溪縣伏嶺下村“紋川舞犭回”,“犭回”字怎麼讀?syesk.cn2015-10-12

績溪縣伏嶺鎮鎮治伏嶺下村憑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和民間民俗文化的歷史性底蘊,由於它地處在百里歷史文化生態走廊源頭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該縣伏嶺鎮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伏嶺鎮是徽文化發祥地的核心區域之一,徽文化底蘊深厚,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民間活動異彩紛呈,尤其是古徽州民間藝術瑰寶伏嶺鎮徽劇更是傳承了幾百年之久,伏嶺鎮徽劇自明朝中葉以來的幾百年,邵姓家族上、中、下三門合作創新徽劇曲目,三門競演徽劇,歡度春節,一直延續至今。有記載,從道光10年(1830年)至今歷時177年,共演出720多場(次)觀眾達400多萬人(次),時間之長、場次之多、觀眾之廣,演繹時間久遠,陣容龐大,影響力深博,實屬中國罕見,彰明中國京劇的前身—徽州戲劇文化的博大精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