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池大會是何意?出自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10-01

黃池大會是何意?出自哪?yyking012019-02-03

【釋義】越王勾踐養精蓄銳了很多年,終於借黃池大會的機會打敗了吳王夫差。

【出處】此典出自《史記·吳太伯世家》:“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勾踐伐吳。……吳王已盟,與晉別,欲伐宋。太宰嚭曰:‘可勝而不能居也。’乃引兵歸國。國亡太子,內空,王居外久,士皆罷敝,於是乃使厚幣以與越平。”

公元前486年,夫差為攻打齊國,動用大量的人工挖掘運河,直通淮河,貫通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流域。如此來就可以利用運河率領水軍從水路攻打齊國了。公元前484年,在艾陵(在山東省泰安縣)打敗齊軍,抓獲齊國的大將國書。齊國的副將高無丕幾乎送命。夫差獲勝,更讓他相信水上進兵的方便。於是他就徵集了比上次更多的民工繼續挖掘運河,北通沂水,西通濟水。這樣一來,吳兵從吳都坐船,一路可以從運河直上北方,從長江到淮河,再從淮河到泗水、沂水、濟水。巨大的挖掘運河工程完成後,南北水上交通方便了,夫差要做霸主的心願就可以實現,但是吳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用得差不多了,如果再出現其他情況,就很難支援了。

周敬王三十八年、吳王夫差十四年、晉定公三十年、齊簡公三年、魯哀公十三年、衛出公十一年(公元前482年),夫差與魯哀公、衛出公一起到了黃池(衛國的地方,在河南省封丘縣西南),派人去請晉定公開會。晉定公不想去。趙鞅勸他說:“夫差這回親自帶著大隊人馬到中原來,氣勢非常強大。他誠心跟咱們挑釁。他派使者來請咱們去開會,這是‘先禮後兵’的意思。如果不去,反而中了他的詭計。我想不如領著大隊人馬上黃池去,無論會發生什麼事,到時候隨機應變。”晉定公就帶著趙鞅去會見吳王。

到訂盟約時,他們為爭次序,爭執了很多天。次序先後關係重大,誰也不肯讓步,會議陷入了僵局。

正在僵著時候,吳國派人來見夫差,偷偷報告:“越王勾踐派范蠡為大將,親自率兵攻打吳國。太子友、王孫彌庸已經陣亡;大將王子地抵擋不住,退到城裡去了。情況非常緊急。請大王趕緊回去。”夫差聽了,心裡雖然焦急萬分,卻不露聲色。他說:“咱們不能再跟晉國耗費時間了,你立刻。你把三萬六千士兵準備好,明早就向晉君進攻,逼他訂立盟約。”王孫雄說:“還是回去要緊。”夫差說:“不這麼辦,怎麼能回去啊?晉國不敢跟咱們對抗。不把會盟辦完撤兵,趙鞅會來為難咱們。”王孫雄和伯嚭很佩服吳王隨機應變的能力。

第二天,天剛亮,夫差擊鼓,三萬六千兵打起鼓。趙鞅急忙派人打聽。夫差說:“天子令我主持會盟。晉候不服,非要耽誤時間,你就去對他說,無論答不答應都必須在今天給個答覆。”那人回去,告訴晉定公。魯哀公和衛出公都在場,趙鞅勸晉定公讓步,但夫差也得讓步,中原諸侯才有面子。晉定公派人對夫差說:“天子既然有令,我們哪敢不聽呢?貴國既然尊重天子,同樣是天子的臣下。這吳王的稱呼就不妥當。請把王號去了,改稱‘吳公’,我們聽從吳公。”夫差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用“吳公”的名義先“歃血”,晉侯第二個“歃血”,接著魯侯、衛侯跟著“歃血”。黃池大會就“圓滿而散”。夫差帶軍從江淮水路回去。

夫差害怕齊國宋國不服,派使者上成周朝見周敬王說:“楚國不尊重天子,闔閭征伐楚國,把他打敗。如今齊國也不尊重天子,只好出兵征伐。託天子洪福,打了勝仗,特向天子奉告。”天子連忙慰勞吳國的使者,捎話給夫差:“伯父輔助王室,我就放心了。”周敬王還賜給夫差一張大弓和一塊祭肉,以表明承認他為霸主。

吳王在半路上聽到一個壞訊息。士兵知道國內打了敗仗,加上遠途勞累,都無心打仗。越國的兵馬經過幾年訓練,強大起來,兩軍交手,吳國的兵馬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夫差問伯嚭:“你不說越國絕不會背叛嗎?現在這是怎麼回事了?還不趕緊去跟越王講和求饒!”

於是伯嚭就帶著貴重的禮物來到越國兵營,跪在勾踐面前,央求雙方講和。范蠡對越王說:“吳國不是很快就會滅掉的,不如答應伯嚭,也算報答他從前待咱們的好處。”勾踐答應跟吳國講和,退兵回去了。

這回黃池大會不只給越國一個進攻的機會,還引起了衛國和楚國的內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