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面各朝代的著名人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3-26

求下面各朝代的著名人物。兆顏駿QO 2008-12-21

南北朝人物

範泰(355-428) 南朝宋大臣、學者。字伯倫,順陽人,范曄之父。

劉裕(363-422) 南朝宋建立者,420-422年在位。字德輿,小字寄奴,祖籍彭城,徙居京口。

宋武帝 即劉裕。

寇謙之(365-338) 北魏道教徒,字輔真,上谷昌平人。鼓吹儒道合流,被稱為“新天師道”。

何承天(370-447) 南朝宋科學家。東海郯人,精通天算之術,曾推算出圓周率為3。1428;堅持觀察天象四十年,製成《元嘉歷》,廢除平朔,改用定朔。

拓跋跬(371-409) 北魏建立者。字涉圭,鮮卑族拓跋部人。皇始三年定都平城,即帝位。晚年精神失常,為子紹所殺。初諡宣武帝,改諡道武帝。

魏道武帝 即拓跋跬。

裴松之(372或360-451) 南朝宋史學家。字世期,河東聞喜人。元嘉間奉詔注《三國志》,註文內容超出原書數倍,開注史新例。

王鎮惡(373-418) 南朝宋將領。北海劇人,前秦王猛之孫。

崔宏(?-418) 北魏大臣,字玄伯,清河東武城人。關東著名士族。明元帝時,拜天部大人,進爵白馬公。

孔靈符 南朝宋官吏。會稽山陰人。歷任南郡太守、郢州刺史、丹楊尹等職。

傅亮(374-426) 南朝宋大臣。字季友,北地靈州人。助劉裕受禪奪權,少帝時升中書監、尚書令、護軍將軍;文帝時任左光祿大夫,身居宰輔。元嘉三年為文帝所殺。原有集三十一卷,已佚,明人輯有《傅光祿集》。

到彥之(?-433) 南朝宋將領。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文帝時曾任護軍將軍。

顏延之(384-456) 南朝宋文學家。字延年,琅琊臨沂人。文詞顯於當世,與謝靈運齊名。原集已散佚,今存《顏光祿集》系明人輯本。

謝靈運(385-433) 南朝宋詩人。陳郡陽夏人。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原集已佚,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檀道濟(?-436) 南朝宋將領。高平金鄉人。官至徵南大將軍、司空。遭忌被殺。

沈慶之(386-465) 南朝宋將領,字弘先,吳興武康人。官至鎮北大將軍、侍中、太尉。曾公開指斥士族崇尚空談。後為前廢帝劉子業所殺。

王玄謨(388-468) 南朝宋將領,字彥德,太原祁人。官至車騎將軍,南豫州刺史,加都督。卒於官。

謝晦(390-426) 南朝宋大臣。字宣明,陳郡陽夏人。少帝時領中書令,與徐羨之、徐亮共輔朝政。文帝時封建平郡公。後因謀反被殺。著有表檄三篇及《悲人道》、《續世基詩》等。

遊雅(?-461) 北魏官吏。字伯度,小名黃頭,廣平任人。不勤著述,為人自負,好議人長短,曾陷害儒者陳奇,致奇遭族誅。

刁雍(390-484) 北魏官吏。字淑和,渤海饒安人。尚文好武,著有詩、賦、論、頌、雜文百餘篇。篤信佛教,著《教誡》二十餘篇。

高允(390-487) 北魏大臣、學者。字伯恭,渤海蓨人。好學,常擔笈負書,千里就學。博通經史天文術數。前後歷五帝,身居要職五十餘年。有《左氏解》、《公羊釋》及《算術》三卷。皆佚,明人輯有《高令公集》。

張偉 北朝官吏。字仲業,太原中都人。通經籍。曾奉命出使酒泉,官至平東將軍,封建安公。

范曄(398-445) 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小字塼,順陽人。博涉經史,善文章,通音律。撰《後漢書》紀傳九十篇,附以“論”、“贊”。梁劉昭補入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併為作注,北宋時合刊行世。

劉義慶(403-444) 南朝宋大臣、文學家。京口人。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襲封臨川王。著有《世說新語》八卷。梁劉孝標曾為註解,今本系北宋晏殊整理。

崔浩(?-450) 北魏大臣。字伯淵,清河東武城人。關東著名士族崔宏之子。曾註釋五經,制定《五寅元歷》。以三朝元老受封為東郡公。

鮑照(405-466)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東海人。曾為臨海王子頊前軍參軍,在涼州為亂軍所殺。所作樂府詩寫邊塞戰爭和征夫戍卒之情景,七言樂府對後世影響尤大。代表作為《行路難》十八首。有《鮑參軍集》。

柳元景(406-465) 南朝宋大臣、將領。字孝仁,河東解人。官至尚書令。

劉義隆(407-453) 南朝宋皇帝。424-453年在位,史家稱為“元嘉之治”。小字車兒,生於京口,劉裕第三子。後為子劭所殺。諡文帝。

宋文帝 即劉義隆。

拓跋燾(408-452) 北魏皇帝。423-452年在位。小字佛狸,鮮卑族人。拓跋跬之孫。後來宦官宗愛所殺,諡太武帝。

魏太武帝 即拓跋燾。

戴法興(414-465) 南朝宋權臣。會稽山陰人。前廢帝時弄權賣勢,民間有“法興為真天子”之說。後被賜死。

臧緒榮(415-488) 南朝齊史學家。東莞莒人。自號被褐先生。屢徵不仕,潛心著述,成《晉書》一百卷,為唐初官修《晉書》之主要依據。

蓋吳(418-446) 北魏關中人民起義首領。北地盧水胡人。太平真君六年起兵反魏,自稱天台王,後改稱秦地王。在作戰中中矢負傷,為部下所殺。

袁粲(420-477) 南朝宋大臣。字景倩,陳郡陽夏人。順帝時任中書監、司徒。後謀誅蕭道成被殺。曾仿嵇康《高士傳》,作《妙德先生傳》以自喻。

蕭道成(427-482) 南朝齊建立者,479-482年在位。字紹伯,南蘭陵人。廢宋順帝準,自立為帝,改國號齊。諡高帝。

唐寓之(?-486) 南朝齊人民起義領袖。富陽人。永明三年聚眾起義,稱帝,國號吳,改元興平。後遭禁軍鎮壓,被殺。

祖沖之(429-500) 南朝宋齊間科學家。字文遠,范陽遒人。博學多才,尤擅歷數,首次把圓周率精確推算到小數點後六位,比歐洲早一千餘年。撰《綴術》六卷,唐朝國學定為數學課本。制定《大明曆》,並製造指南車、千里船等多種機械。精通音樂,涉獵儒道典籍,著《釋論語》、《釋孝經》、《易義》、《老子義》、《莊子義》及小說《述異記》等,均早佚。

禇淵(435-482) 南朝宋齊間大臣。字彥回,河南陽翟人。宋文帝婿。宋時任吏總尚書、尚書右僕射、中書令、護軍將軍等職,與袁粲共輔蒼梧王。後助蕭道成代宋建齊,封南康郡公,任尚書令。時人譏之無節操:“可鄰石頭城,寧為袁粲死,不作彥回生。”

沈約(441-513) 南朝梁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人。竟陵八友之一。官至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後以觸怒受譴,憂鬱而卒。首創“四聲”之說,與謝朓等人開創“永明體”,講求聲律對仗,推動詩歌走向格律化。撰有《宋書》一百卷。另有《晉書》、《齊紀》、《四聲譜》等,均散佚。明人輯有《沈隱侯集》。

馮太后(442-490) 北魏文成帝皇后。長樂信都人。前後臨政二十五年之久,孝文帝前期改革多由她主持,鞏固了北魏王朝統治。諡文明太皇太后。

韋睿(442-520) 南朝梁將領。字懷文,京兆杜陵人。官至左衛將軍、雍州刺史等職。晚年居家,以經始教授子弟。普通元年遷侍中、車騎將軍,未拜病卒。

李安世(443-493) 北魏大臣。趙郡人。曾於相州刺史任上,設計彈壓廣平豪強李波及子侄三十餘人。後以病免官。

孔稚珪(447-501) 南朝齊官吏、詩人。《南史》作孔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人。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博學好詩文,嗜酒,輒飲七八斗。不樂世事,門庭之內,草萊不剪。其文工麗詼諧,詩以《白馬篇》較著名。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孔詹事集》。

李衝(450-498) 北魏大臣。字思順,隴西狄道人,歷任內秘書令、中書令、尚書僕射等,頗受馮太后、孝文帝倚重。曾主持營建洛陽新都。

範縝(約450-約510) 南朝齊梁間思想家。字子真,南鄉舞陰人。曾任宜都太守、晉安太守、尚書左丞等職。發展漢魏以來樸素唯物論觀點,於天監六年發表著名的《神滅論》,否定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迷信說教。後坐徙廣州,起為中書郎、國子博士,卒於官。

範雲(451-503) 南朝梁詩人。字彥龍,南鄉舞陰人。範縝從弟。八歲能詩,兼善屬文,為“竟陵八友”之一。官至尚書右僕射,封霄城縣侯。卒於任,詔贈侍中、衛將軍。原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詩四十餘首,以《巫山高》、《別詩》較為有名。

江斅(xiào 452-495) 南朝宋齊間士族貴戚。字叔文,濟陽考城人。宋文帝外孫,孝武帝女婿。歷宋、齊兩朝。

陶弘景(452或456-536) 南朝齊梁間道教徒、醫藥學家。字通明,丹楊秣陵人。蕭梁時進獻圖讖,為梁武帝所重,時有“山中宰相”之稱。撰有《真誥》二十卷,被目為道教經典。兼通陰陽五行、天文地理、風角星算、文學書法。撰《本草經集註》,錄藥物七百多種。另有《肘後百一方》等,多散佚。

曹景宗(457-508) 南朝梁將領。字子震,新野人。天監五年班師回朝,武帝設宴,即席分韻賦試。因武夫不得韻,固求之。武帝予“競”、“病”二韻,立就一首:“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後遷侍中、中衛將軍、江州刺史,赴任途中卒。

蕭子良(460-494) 南朝齊宗室大臣。字雲英,南蘭陵人。齊武帝第二子,封竟陵王。曾於建康廣集才學之士,抄五經百家,編成《四部要略》。後為太孫蕭昭業所忌,憂懼病死。有《南齊竟陵王集》。

任昉(460-508) 南朝梁大臣、學者。字彥升,樂安博昌人。歷仕宋、齊、梁三朝。以善作表、奏、書、記著稱,當世王公表奏、朝廷文誥多出其手。與沈約並稱“沈詩任筆”。藏書萬餘卷,與沈約、王僧儒為三大藏書家。著有文集三十四卷並《地記》、《雜傳》近四百卷,均佚。明人輯有《任彥升集》。

謝朓(464-499) 南朝齊詩人。字玄暉,陳郡陽夏人。世稱“小謝”,以別於謝靈運。竟陵八友之一。為徐曾任宣城太守、南海太守、尚書禮部郎,後為徐孝嗣構陷,下獄死。所著詩文甚多,其詩平仄協調,音韻鏗鏘,詞采華麗,對仗工整。原有集二十卷,已佚。明人輯有《謝宣城集》。

王肅(464-501) 北魏大臣。字恭懿,琅邪臨沂人。王導後裔。卒於揚州刺史任。

丘遲(464-508) 南朝梁官吏、文學家。字希範,吳興烏程人。八歲能文。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丘司空集》,《與陳伯之書》為其代表作。

蕭衍(464-549) 南朝梁建立者。502-549年在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人。蕭道成族弟,竟陵八友之一。中興元年自立為帝,建立梁朝。提倡尊儒崇佛,多次捨身同泰寺。侯景作亂,智窮力竭,困餓而死。生前曾招納文士,辨論佛、儒義蘊,議定“五禮”,合著《通史》。善音樂詩賦,均早散佚。明人輯有《梁武帝御製集》。諡武帝。

梁武帝 即蕭衍。

王僧儒(465-522) 南朝梁官吏、學者。以字行。東海郯人。少好學,六歲能文。曾任尚書左丞、御史中丞。遍覽群書,學識淵博,兼擅書法。與沈約、任昉為當時三大藏書家。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輯有《王左丞集》。

昌義之(?-523) 南朝梁將領。歷陽烏江人。蕭衍稱帝后封永豐侯。曾任軍功將軍、南兗州刺史、左衛將軍、北徐州刺史等職。平生不愛讀書,所識不過十字。

劉勰(約465-約532或約470-約539) 南朝梁文學批評家。字彥和,東莞莒人。曾任太末令、東宮通事舍人、步兵校尉等。晚年出家,改名慧地,尋卒。所撰《文心雕龍》五十篇,為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文學批評著作。主張文學作品既應有“風骨”,也要有“文采”。並提出文學批評的六個標準(“六觀”)及其必須具備的修養,系統闡述了先秦以來的文學批評理論,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酈道元(466或472-527) 北魏水文地理學家。字善長,范陽人。少好學,博覽奇書。歷任東荊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職。孝昌三年為雍州刺史蕭寶夤殺害。所撰《水經注》四十卷,詳記水道千餘條,旁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對歷史地理學有重要貢獻。另有《本志》、《七聘》等著述,均早佚。

王融(467-493) 南朝齊文學家。字元長,琅邪臨沂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太子舍人、秘書丞、寧朔將軍等,奉武帝命作《曲水詩序》,文藻富麗,為當世稱誦。精通聲律,與沈約共創“永明體”。後因宮廷鬥爭死於獄中。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集有《王寧朔集》。

元宏(467-499) 北魏皇帝、鮮卑族政治家。471-499年在位。政事初由祖母馮太后主持。太和十四年親政後,整飭吏治,加速北魏政權封建化。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漢服代鮮卑服、以漢語代鮮卑語、改鮮卑姓為漢姓等。並嚴厲鎮壓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處死太子恂。經改革,加強了鮮卑拓跋部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諡孝文帝。

拓跋宏 即元宏。

魏孝文帝 即元宏。

茹法亮 南朝齊權臣。吳興武康人。曾出家為道士。宋齊間攬權自重,勢傾內外。

元禧(?-501) 北魏宗室大臣。字永壽,孝文帝之弟。任太尉,封咸陽王。宣武帝時陰謀舉兵反叛被殺。

楊大眼 北魏將領。武都人。以勇武著稱。明帝時為荊州刺史,卒於任。

鍾嶸(469-518) 南朝齊梁間文學批評家。字仲偉,穎川長社人。所撰《詩品》,品評漢魏以來一百二十多位詩人的作品,為五言古詩作了總結。書中頗多獨到見解,如反對堆砌典故、推敲聲律、單純追求形式的傾向,對詩歌創作有積極意義。

陸厥(472-499) 南朝齊詩人。字韓卿,吳郡吳人。好屬詩文,五言詩體裁尤為新奇。因父被殺悲慟而死。其文以《與沈約書》較有名。原有集十卷,已佚。今存詩十餘首,散見於《文選》及《樂府詩集》。

蕭宏(473-526) 南朝梁宗室王。字宣達,南蘭陵人。梁武帝弟。封臨川王。

崔鴻 北魏史學家,字彥鸞,東清河鄃人。曾修孝文、宣武兩朝起居注,所撰《十六國春秋》一百卷,附序例、年表二卷,頗具史料價值。北宋時散佚,清人有《十六國春秋輯補》。

賈思勰 北魏農學家。撰《齊民要術》十卷九十二篇,綜合整理農藝科學文獻和漢以來北方農業生產實際經驗,分農藝(包括精耕、輪作、育種、綠肥、土壤改良等)、園藝、畜牧、漁業及農副產品加工製造等,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的農學著作。《雜說》部分系後人所補。

莫折大提(?-524) 北魏末關隴人民起義領袖,一作莫折太提。秦州羌族人。正光五年舉兵起義,稱秦王。不久病死,部屬由四子莫折念生統領。

破六韓拔陵(?-525) 北魏末六鎮起義首領。又作破六汗拔陵,匈奴族。正光四年聚眾起義,改元真王。後遭北魏軍夾擊,下落不明,一說為亂兵所殺。

鮮于修禮(?-526) 北魏末河北人民起義領袖。丁零族,懷朔鎮鎮兵出身。泰昌二年舉兵起義,建元魯興。後為混入義軍的北魏宗室元洪業殺害。

胡琛(?-526) 北魏末關隴人民起義領袖。敕勒族酋長。正光五年舉兵起義,被推為高平王。後為破六韓拔陵部屬費律誘殺。

元琛 北魏宗室。字曇寶,孝文帝族弟。襲封河間王。貪暴聚斂,曾於高陽王元雍鬥富。遠求波斯名馬,以銀為槽,金為環鎖,奢華甚於石崇、王愷。

莫折念生(?-527) 北魏末關隴人民起義首領。羌族。莫折大提四子。正光五年,大提病死,他統領部眾,自稱天子,國號秦。後為叛徒杜粲暗殺,全家遇害。

元雍(?-528) 北魏宗室大臣。字思穆,孝文帝之弟。初封穎川王,後改封高陽王。生性奢侈豪華,一食至數萬錢。後為爾朱榮所殺。

杜洛周(?-528) 北魏末河北人民起義首領。又稱吐斤落周。柔玄鎮鎮兵出身。孝昌元年率民起義,沿用真王年號,後被葛榮所殺。

葛榮(?-528) 北魏末河北人民起義領袖。鮮卑族。參加鮮于修禮起義。孝昌二年殺叛將元洪業,繼領起義部眾,自稱天子,國號齊。後為爾朱榮契胡武裝所殺。

邢杲(?-529) 北魏末青州流民起義首領。河間人。建義元年於北海起義,自稱漢王,年號天統。後兵敗投降,被殺。

万俟醜奴(?-530) 北魏末關隴人民起義領袖。匈奴族人。初為胡琛部屬。琛死,代統其部眾。建義元年自稱天子,建元神獸。後兵敗被殺。

阮孝緒(479-536) 南朝梁目錄學家。字士宗,陳留尉氏人。所撰《七錄》,仿《七略》分類法,將當時所見圖書六千二百八十八種,四萬四千五百二十卷,分為經典、紀傳、子兵、文集、術技、佛法、仙道七錄。已佚。《廣弘明集》尚儲存五十五部序目。

王筠(481-549) 南朝梁文學家。字元禮,一字德柔,琅邪臨沂人。七歲能文,十六歲作《芍藥賦》。官至太子詹事。以博學善文名重當世。沈約譽之為“當今王粲”。原有集一百卷,已佚。明人輯有《王詹事集》。

蕭寶卷(483-501) 南朝齊皇帝。498-501年在位。字智藏,南蘭陵人,明帝次子。自幼耽於玩樂,不愛讀書。蕭衍兵圍建康時被殺。和帝立,追諡東昏侯。

東昏侯 即蕭寶卷。

陳慶之(484-539) 南朝梁將領。字子云,義興國山人。屢建戰功。封永興侯,任豫州刺史等職,卒於任。

蕭子云(487-549) 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字景喬,南蘭陵人,齊高帝孫,蕭子範弟,十二歲封新浦縣侯。官至侍中、國子監祭酒,領南徐州大中正。侯景之亂時餓死於顯雲寺。兼通文史,擅長書法。有《晉書》一百一十卷,《東宮新記》二十卷,另有文集十九卷,皆佚。《晉書》存輯本一卷,詩文散見於《文苑英華》和《廣弘明集》。

蕭子顯(489-537) 南朝齊宗室,史學家。字景陽,南蘭陵人。蕭道成之孫。歷任建康令、中書郎、臨川內史、吏部尚書、侍中等。後卒於吳興太守任。致力史籍撰著,有《後漢書》一百卷,《齊書》(今稱《南齊書》)六十卷,《普通北代記》五卷等。唯《齊書》尚存,為二十四史之一。

楊炫之 東魏官吏、文學家。或作陽炫之、羊炫之,北平人。曾任撫軍府司馬、秘書監等職。博學能文,兼通佛教經典。所撰《洛陽伽藍記》五卷,記載北魏時洛陽佛寺園林興衰梗概,旁及當地人物、風俗、地理及傳聞掌故。

爾朱榮(493-530) 北魏末執政大臣。字天寶,秀容川契胡人。曾溺太后、少主,多次鎮壓牧奴起義。永安三年為孝莊帝所殺。

高歡(496-547) 東魏大臣。一名賀六渾,渤海蓨人。普泰二年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逼走孝武帝,另立孝靜帝,遷都鄴城。專擅東魏朝政十六年。

蘇綽(498-546) 西魏大臣。字令綽,武功人。博覽群書,尤擅算術。官至大行臺度支尚書,兼司農卿。為宇文泰草擬《六條詔書》,命百官誦習。草成《大誥》,痛遣西晉以來浮華文風。晚年,奉命改定官制,未成而卒。

蕭統(501-531) 南朝梁文學家。字德施,小字維摩,南蘭陵人。梁武帝之子。天監元年立為皇太子。善詩賦,曾招才學之士,廣集古今書籍三萬多卷,輯《文選》三十卷,上自周代,下迄梁朝,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後病死,諡昭明太子。原集佚,後人輯有《昭明太子集》。

昭明太子 即蕭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