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的“八旗”指的是什麼意思呀?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5-30

清朝皇室的“八旗”指的是什麼意思呀?急~~~甲乙小丁 2005-12-17

努爾哈赤在1601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後又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旗幟除四正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

清朝皇室的“八旗”指的是什麼意思呀?急~~~andoniowang 2005-12-16

這裡有

http://bbs。cqzg。cn/viewthread。php?tid=58142

清朝皇室的“八旗”指的是什麼意思呀?急~~~老妖真精 2005-12-16

八旗的形成

明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諸部,伴隨統一戰爭的進行,歸服的人口日眾,先前那種只憑血緣關係的軍事與生產組織,已不能適應統一戰爭的需要了。於是在這種特殊的政治歷史環境下,八旗制度便應運產生了。《滿文老檔》中記載如下:“聰睿恭敬汗將收集眾多之國人,盡行清點,均勻排列,每三百丁編一牛錄,牛錄設額真一人、牛錄額真下設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撥什庫四人。將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分編塔坦,無論做何事,往何地,四塔坦的人按班輪值,其同工、同差、同行走。”(額真來自蒙語,是主人的意思。)

隨著統一戰爭的不斷擴大,牛錄編設的增多,為適應多兵力、大規模作戰統一指揮的需要,努爾哈赤將五牛錄(實際大多不止五個)組成一個甲喇,在由五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即旗。並以八種不同形式的旗幟作為標誌,行軍戰鬥;生產勞動;行政管理均為一個固定單位。旗是八旗制度中的最高組織形式,也是最大的軍事編制。

起初,努爾哈赤一人直接指揮各牛錄兵作戰,沒有旗一級的組織。隨著軍隊的擴大,出於戰爭包抄戰術的需要,遂分成兩、四路,各以不同旗幟導引,逐漸固定化。便形成了開始的四旗。清《高皇帝實錄》中記載:“初設有四旗,旗以純色為別,曰黃曰紅曰藍曰白,至是添設四旗,參用其色鑲之,共為八旗。” 清代檔案中所記載的八旗建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疑點。實際上,八旗制度的創制和發展經歷了一個長達五十餘年的過程,可以分為初制、建制和定製三個階段。即從牛錄到四旗,從四旗到八旗,再從八旗到二十四旗。可以說,萬曆十一年(關於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不久,滿族的軍隊就有了牛錄組織。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正式整編牛錄,建立四旗。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正式整編八旗,建立八旗制度。滿洲八旗建立後,又建立蒙古八旗,再建立漢軍八旗,從而使八旗制度完善。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將國家的中樞機構與基層的牛錄組織有機地聯絡起來,從而把星散於深山密林間的滿洲臣民組成一個社會軍事化、軍事社會化的新型社會結構。這種社會結構把生產力低下、文化落後的滿族人高度有效地組織起來,使建州女真從原始部落邁入了國家社會。這是滿洲社會崛起的一個關鍵。

八旗制度

中國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每年到採捕季節,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由有名望的人當首領,這種以血緣和地緣為單位進行集體狩獵的組織形式,稱為牛錄製。總領稱為牛錄額真(牛錄意為大箭;額真,又稱厄真,意為主)。

八旗的建立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鑲,俗寫亦作廂)。旗幟除四正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其制規定:每300人為1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5 牛錄為1甲喇,設甲喇額真1人;5甲喇為1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據史籍記載,當時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後來的滿洲八旗。清太宗時,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制與滿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旗制終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點 八旗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滿洲成員皆隸於滿洲八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職能。入關前,八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徵,軍械糧草自備。入關以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和兵餉制度,八旗兵從而成了職業兵。清定都北京以後,絕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駐在北京附近,戍衛京師的八旗則按其方位駐守,稱駐京八旗,俗稱京旗,實即禁軍。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駐全國各重要城市和軍事要地,稱駐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9等。八旗按引軍旗色定戶籍。 八旗興辦宗室覺羅學、官學等,課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喪等均有規定。清初定滿漢不通婚,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實際上民間早已通婚。

八旗的興衰 清軍入關, 滿族人口大量湧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區。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閒散人口,清政府進行大規模的圈地運動,八旗官兵因此獲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數靠本人帶同家屬從事耕種,後多迫於生計被典押出去。清統治全國以後,八旗兵丁生計日漸拮据。清王朝雖採取了種種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計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陷於貧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從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統治全國的重要軍事支柱,曾為發展和鞏固中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為保衛邊疆防止外來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滿族社會的發展,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嬗變,八旗制度中落後的一面也日益明顯,嚴重地束縛了滿族人民的發展,在征戰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小。八旗制度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經歷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個歷史過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