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書院可以做作業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6-06

翰林書院可以做作業嗎VSPACE天蠍 2022-04-21

展開3全部

翰林書院可以做作業的。

“翰林”之名漢代已有,本指文學之林,是文翰薈萃所在。唐代開始作為官及官署名,最初的性質是“天下以藝能技術見召者之所處也”(《唐會要》卷57“翰林”),文學、經術、僧道、書畫、琴棋、陰陽等各色人士以其專長聽候君主召見,稱“翰林待詔”。唐玄宗時,較多地選用文學士人,稱“翰林供奉”,用於起草詔令,議論時事。清朝以後,翰林院的主要職能是編修書籍,撰擬冊文,為皇室解經講史,以及充當科舉考官等,與政治了然無涉,屬於職清事簡的文人閒職。清朝末年,實行政治改,學校教育取代科舉制度,與科舉制度密切相關的翰林院日漸衰落。1911年,清朝滅亡,沿續了千餘年之久的翰林制度也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對於中國古代的翰林來說,有一點是千年不變的,即充任者多是精通經史、飽讀詩書之士。特別是明清以後,基本都是進士高科之人,亦即當時知識階層中的精英。為人熟知的歷代名流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

初唐玄宗選擅長文詞的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詔制,後逐漸演變為草擬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任職者稱為待詔。起草詔制本是中書舍人的專職,但唐玄宗感到中書舍人草擬詔制的制度難以保守機密和應付急需,乃一度挑選擅長文學的親信官員充翰林院待詔,以備起草急詔(兼撰擬詩文)。開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林學士院,專供草擬詔制者居住,供職者稱翰林學士(簡稱學士),本身無秩品。初置時並無員額,後來依照中書舍人之例,置學士六人,擇其中資歷深者一人為承旨。安史之亂以後,軍事頻繁,翰林學士地位愈來愈重要,不但在草擬詔制方面分割了中書舍人之權,也在參謀密計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權。唐憲宗以後,翰林學士承旨往往晉升為宰相。學士院設定之後,與中書舍人院有了明確分工。學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將相大臣、宣佈大赦、號令征伐等有關軍國大事的詔制,稱為內製;中書舍人所起草的則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稱為外製。學士院有兩名由宦官充任的學士院使(或稱翰林院使),在皇帝與翰林學士間起傳達聯絡的作用,在政治上有很大影響。後晉天福五年(940)曾宣佈廢除翰林學士,將草擬詔制之權歸還中書舍人,但不久又恢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