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壁那首詩詩的用意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5-21

畫壁那首詩詩的用意是什麼雪域瑤姬 2011-12-09

這首詞用典精妙,雖典故頗多,卻毫不生硬

。一開篇作者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擲地劉郎玉斗”。鴻門宴上劉邦令張良獻玉斗給亞父范增,范增痛感項羽不聽勸告放走劉邦,貽下後患,而將玉斗置於地,拔劍撞而破之。另一個是,“掛帆西子扁舟。”春秋吳越之爭時,范蠡獻西施於吳王,以瓦解吳王鬥志;滅吳後,不受越封,復取西施乘舟遊五湖而不返。寫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卻沒有直接說出來,甚至連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沒有出現。作者用這兩個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與範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眾,有膽有識的謀士,因而即以二範比如山,希望他成為二範那樣的人物,能竭誠盡智為自己的君國作出應有的貢獻。這個看來隱晦的開端,不但藝術上很有特色(隱含範如山姓氏,卻不出一範字),從詞的主旨說也是很好的開端,有了這個開端墊底,下面幾句正面勸勉的話就顯得很有力量,很動感情了。“千古風流”應在我輩身上,不要輕拋建功立業(“萬里功名”)的時機,要時時想到大宋的萬里江山(“三百州”)!

下闕,針對範如山“遲遲未行”的思想活動,進行勸勉。一方面稱讚了範的大才宏志,預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勸告他不要嫌瀘溪令職位低小難以發揮作用。而應當以之作為搞大事業的起點。為了同時表達這兩方面的意思,作者選用了四個典故。一是:“燕雀豈知鴻鵠”。陳涉輟耕壟上,慨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故事,藉此表明自己理解範的志向,他的不願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為。二是:“貂蟬元出兜鍪”。用的南齊將軍周盤龍的故事。週年老不能守邊,還朝為散騎常侍(皇帝侍從,能預聞要政),世祖戲問他:“你戴貂蟬(近侍貴臣冠飾)冠比起戴兜鍪(戰盔)來如何?”周答:“此貂蟬從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說我成為近臣是在戰場上拚殺得來的,不是靠了恩寵。這裡表示自己理解範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發揮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榮,要想得到參預朝政的要位,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多作表現,積累“戰功”。三是:南朝宋大將軍宗愨的故事。宗晚年為豫州刺史,典籤多所違執,宗怒嘆“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籤的慢待!”辛藉此表示自己體會到範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瀘溪,且行動不能自主,難有作為。但也是勸他:宗愨都難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氣,何況你我。典籤,本為地方文書小吏,但南朝時,多由帝王親信擔任,以監視地方大員,號為“籤師”,頗有實權。四是《論語·陽貨篇》:孔子至武城,聞絃歌之聲,認為割雞無需用牛刀的故事。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勵範南伯不妨以牛刀殺雞,一試身手,把瀘溪治理好,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