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伏鮮卑的來源和遷徙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03

乞伏鮮卑的來源和遷徙迷情°2404 2016-06-05

乞伏鮮卑為隴西鮮卑最重要而又強大的一支,包括乞伏、斯引、出連、叱盧等部。原居於漠北,東漢中後期南遷至大陰山(今內蒙古自治區陰山山脈)。乞伏(如弗)部原為鮮卑人,其餘三部中的叱盧部,即高車十二姓中的吐盧氏。乞伏鮮卑是鮮卑與高車融合後的鮮卑部落。原居於今貝加爾湖一帶的丁零(南北朝時稱高車),南下與鮮卑融合而成。西秦上層多有屋引氏、翟氏、叱盧氏等高車人可證。

乞伏等四部,南出大陰山後,住牧於河套北。265年左右(泰始初),乞伏國仁五世祖佑鄰(拓鄰)時率5000戶,又南遷至夏(或夏緣,今河套南),部眾稍盛,約5萬。由此向西遷至乞伏山,即今賀蘭山東北抵黃河的銀川一帶。後佑鄰又率部向南遷徙,與居於高平川(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清水河流域)的鮮卑鹿結部(有眾7萬餘落)“迭相攻擊”,鹿結敗後,南奔略陽(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南)。於是佑鄰等居高平川,勢力漸盛。

佑鄰曾孫述延在位時,相當於十六國初前趙雄據中原、張軌初有河西之際,北方群雄割據,使乞伏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得以進一步發展。述延討擁有2萬餘落的鮮卑莫侯部於苑川 (今甘肅省蘭州市東,城址在榆中縣東北),後遷於土地肥沃的苑川,為“龍馬之沃土”。乞伏聯盟增至10萬餘落,一落按5口計算,即有50餘萬人。同時,由於內部遊牧經濟的發展和受到鄰近封建國家的影響,逐漸向國家政權過渡,建立了簡單的官制。如述延“以叔父柯埿為師傅(相當於丞相),委以國政,斯引烏埿為左輔將軍,鎮蔡園川,出連高胡為右輔將軍,鎮至便川,叱盧那胡為率義將軍。鎮牽屯山”。各部落首領分鎮一方,而統主(聯盟首領)則一直為乞伏氏世襲

乞伏鮮卑的來源和遷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