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姓扈?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0

古代有哪些姓扈?jinmanlou 2007-04-04

源於陝西戶縣,拒我所知。由於歷史原因,後來分散到全國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廣麻城縣落腳。後來又因家族興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遷往各地,有一支遷往貴州,現有的分佈在貴州桐梓;有的分佈在重慶市綦江縣石角鎮;有的分佈在重慶江津等地。至於其他各支情況不得而知。{易名網:起名|取名|測名 望出京兆;姓啟扈國。

父子雙名將1;兄弟兩才人。註釋:1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淮人。善機變,有勇力,每戰則勝,金兵大懼。扈再興之子扈世達,官至都統制,亦有“北宋名將”之稱。2北宋進士扈蒙,安次人。字日用,少以文學名。仕周官至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世稱“二扈”。

漢時將軍甲第3;後周學士人家4。註釋:3東漢有車騎將軍扈雲。4後周學士扈載,北燕人,字仲熙,太祖初年進士,有才名,拜知制誥,遷學士。

為政得民,合屬挽留上奏5;揮戈入陣,屢收戰捷奇功6。註釋:5明代知府扈暹,由舉人知鳳翔府,政務寬簡,識大體,以憂去任,郡民詣闕保留,及秩滿,又保留之。凡三十餘年致仕卒。6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見注1。

戶中千祥聚;邑內百卉妍7。註釋:7扈姓“扈”字的析字聯。

源於姒姓,以國名命姓,為大禹王的後代。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後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後人,受封於扈(今陝西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於是就起兵討伐夏後啟。啟立即召集天下諸侯興師鎮壓。由於大禹剛死不久,諸侯們對禹的豐功偉大績還記憶猶新,都願意出兵助啟,所以啟就佔了優勢。雙方軍隊在甘(戶縣南一帶)相遇。交戰前,啟對部下發布了一篇誓師辭,這就是收在《尚書》中的《甘誓》,其中列舉了有扈氏的罪狀,並公佈了作戰計劃及賞罰規定。戰鬥開始後,儘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奮戰,但畢竟寡不敵眾,結果戰敗。夏後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後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扈氏後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見《風俗通》、《左傳》、《漢書》等

後魏代北有三字姓扈地幹氏,進入中原之後,改為扈、幹兩姓。見《魏書。官氏志

扈蒙:(914或915-986)宋幽州安次人,字日用。後晉天福中進士。仕後周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號二扈。入宋,由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太祖乾德六年復知制誥,充史館修撰。開寶中與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詳定《古今本草》。太宗即位,拜中書舍人,復翰林學士,與李昉同修《太祖實錄》,同編《文苑英華》。雍熙三年,以工部尚書致仕。性沉厚,不言人是非。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所刊定。有《鰲山集》。

古代有哪些姓扈?226688999 2007-04-04

扈氏歷史名人 ———————————————————————————————————————— 扈蒙:(914或915-986) 宋幽州安次人,字日用。後晉天福中進士。仕後周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號二扈。入宋,由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太祖乾德六年復知制誥,充史館修撰。開寶中與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詳定《古今本草》。太宗即位,拜中書舍人,復翰林學士,與李昉同修《太祖實錄》,同編《文苑英華》。雍熙三年,以工部尚書致仕。性沉厚,不言人是非。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所刊定。有《鰲山集》。

扈氏源於陝西戶縣,拒我所知。由於歷史原因,後來分散到全國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廣麻城縣落腳。後來又因家族興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遷往各地,有一支遷往貴州,現有的分佈在貴州桐梓;有的分佈在重慶市綦江縣石角鎮;有的分佈在重慶江津等地。至於其他各支情況不得而知。*望出京兆;姓啟扈國。 *父子雙名將1;兄弟兩才人2。 註釋:1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淮人。善機變,有勇力,每戰則勝,金兵大懼。扈再興之子扈世達,官至都統制,亦有“北宋名將”之稱。 2北宋進士扈蒙,安次人。字日用,少以文學名。仕周官至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世稱“二扈”。 *漢時將軍甲第3;後周學士人家4。 註釋:3東漢有車騎將軍扈雲。 4後周學士扈載,北燕人,字仲熙,太祖初年進士,有才名,拜知制誥,遷學士。 *為政得民,合屬挽留上奏5; 揮戈入陣,屢收戰捷奇功6。 註釋:5明代知府扈暹,由舉人知鳳翔府,政務寬簡,識大體,以憂去任,郡民詣闕保留,及秩滿,又保留之。凡三十餘年致仕卒。 6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見注1。 *戶中千祥聚;邑內百卉妍7。 註釋:7扈姓“扈”字的析字聯。 扈姓起源有二: 一、源於姒姓,以國名命姓,為大禹王的後代。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後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後人,受封於扈(今陝西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於是就起兵討伐夏後啟。啟立即召集天下諸侯興師鎮壓。由於大禹剛死不久,諸侯們對禹的豐功偉大績還記憶猶新,都願意出兵助啟,所以啟就佔了優勢。雙方軍隊在甘(戶縣南一帶)相遇。交戰前,啟對部下發布了一篇誓師辭,這就是收在《尚書》中的《甘誓》,其中列舉了有扈氏的罪狀,並公佈了作戰計劃及賞罰規定。戰鬥開始後,儘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奮戰,但畢竟寡不敵眾,結果戰敗。夏後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後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扈氏後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見《風俗通》、《左傳》、《漢書》等。 二、後魏代北有三字姓扈地幹氏,進入中原之後,改為扈、幹兩姓。見《魏書。官氏志》。

古代有哪些姓扈?pp_piggy 2007-04-04

扈蒙:(914或915-986) 宋幽州安次人,字日用。後晉天福中進士。仕後周為右拾遺、直史館、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號二扈。入宋,由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太祖乾德六年復知制誥,充史館修撰。開寶中與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詳定《古今本草》。太宗即位,拜中書舍人,復翰林學士,與李昉同修《太祖實錄》,同編《文苑英華》。雍熙三年,以工部尚書致仕。性沉厚,不言人是非。自張昭、竇儀卒,典章儀注,多蒙所刊定。有《鰲山集》

扈姓源於陝西戶縣,拒我所知。由於歷史原因,後來分散到全國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廣麻城縣落腳。後來又因家族興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遷往各地,有一支遷往貴州,現有的分佈在貴州桐梓;有的分佈在重慶市綦江縣石角鎮;有的分佈在重慶江津等地。至於其他各支情況不得而知。*望出京兆;姓啟扈國。 *父子雙名將1;兄弟兩才人2。 註釋:1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淮人。善機變,有勇力,每戰則勝,金兵大懼。扈再興之子扈世達,官至都統制,亦有“北宋名將”之稱。 2北宋進士扈蒙,安次人。字日用,少以文學名。仕周官至知制誥。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士,兄弟並掌內外製,世稱“二扈”。 *漢時將軍甲第3;後周學士人家4。 註釋:3東漢有車騎將軍扈雲。 4後周學士扈載,北燕人,字仲熙,太祖初年進士,有才名,拜知制誥,遷學士。 *為政得民,合屬挽留上奏5; 揮戈入陣,屢收戰捷奇功6。 註釋:5明代知府扈暹,由舉人知鳳翔府,政務寬簡,識大體,以憂去任,郡民詣闕保留,及秩滿,又保留之。凡三十餘年致仕卒。 6宋代抗金名將扈再興。見注1。 *戶中千祥聚;邑內百卉妍7。 註釋:7扈姓“扈”字的析字聯。 扈姓起源有二: 一、源於姒姓,以國名命姓,為大禹王的後代。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稱夏後啟。這種做法,破壞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引起了一些諸侯國的不滿。其中有一個諸侯國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後人,受封於扈(今陝西扈縣一帶),建立扈國。有扈氏首領覺得有責任維護傳統制度,於是就起兵討伐夏後啟。啟立即召集天下諸侯興師鎮壓。由於大禹剛死不久,諸侯們對禹的豐功偉大績還記憶猶新,都願意出兵助啟,所以啟就佔了優勢。雙方軍隊在甘(戶縣南一帶)相遇。交戰前,啟對部下發布了一篇誓師辭,這就是收在《尚書》中的《甘誓》,其中列舉了有扈氏的罪狀,並公佈了作戰計劃及賞罰規定。戰鬥開始後,儘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奮戰,但畢竟寡不敵眾,結果戰敗。夏後啟趁勢滅掉了有扈氏。有扈氏人,後來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扈氏。扈氏後又分為戶、鄠二姓,其實扈、戶、鄠三字音同字異,實為一姓。戶姓由扈字去邑而為戶,鄠姓因秦改扈為鄠而成姓。見《風俗通》、《左傳》、《漢書》等。 二、後魏代北有三字姓扈地幹氏,進入中原之後,改為扈、幹兩姓。見《魏書。官氏志》。

古代有哪些姓扈?lzy2007001 2007-04-04

有扈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