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0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蘭若留香 2021-01-12

引子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有人說腰纏萬貫才是最幸福的如人生,有人說家庭幸福身體健康才是幸福。但是有的人並不是以自己的幸福感來評價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他們的眼裡無論自己的能力如何,境遇如何,只要能夠將自己的放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就是幸福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當雷鋒,但是總有人想當雷鋒。

古人常說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就是偉大的人,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偉人和英雄。特別是在和平年代,我們的生活只要一步步地向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就是好的。我們也非常的清楚我們的先輩用了他們最寶貴的青春和熱血才給我們帶來了如今的美好年華,美好的東西是創造出來的,這個國家曾經也經歷過無數多磨難,但是總有人願意將自己的美好生活犧牲掉去換取多數人的幸福與安定,我們知曉他們的偉大,但是同時我們又不曾對他們的偉大感同身受,有的只是紀念和致敬。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本文要講述的一位女性,就是在那個全面奮鬥的時代為了集體的幸福與建設而犧牲個人青春的一個普通而又偉大的人物,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放棄美好未來堅持留在農村,她的動力是什麼?是意志還是理想?如今過得怎樣?如今的她怎麼看待自己曾經的選擇?

自己的力量就是大家的力量

公元1968年,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去到農村,在農村接受再教育。那個時候的吳獻忠就是一個滿腔熱血的知識青年,而她在多年之後也被人們熟知。她可以作為那個“上山下鄉”時代的典型人物。吳獻忠在學生時代時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從小她的家庭條件十分優越,她也在童年時光中體驗了太多他人無法奢求東西。雖然她的童年生活十分的幸福,但是這並沒有造就她嬌生慣養的性格,反而讓她成為了一個非常出眾的好學生。和自己的同學們相比她算是思想覺悟,成績都十分優秀的人,吳獻忠的高中就讀於撫順市第十中學,在班級裡她是班長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興趣發展也是十分的廣泛,能歌善舞的她在父母和老師的眼裡都同樣的優秀。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那時候正值國家發出了號召,吳獻忠自然非常積極地參與到了其中。於是就是這樣,扛起行囊的吳獻忠就這樣加入到了下鄉的隊伍中去,最終她來到了遼寧省黑山縣耿屯村參與插隊。雖然之前的生活和如今的生活幸福度完全沒辦法媲美,但是在她的眼裡這些東西都不能夠對她有什麼影響,下鄉之後的她依然是那麼的積極和陽光。她的人在耿屯,同樣她的心也在耿屯,在最初參加下鄉的9年時光裡面她從未請過一次的探親假,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將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這裡,周圍的同事和領導看到她的做法,雖然非常的感動,但是同樣還是想要多為她自己考慮考慮,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極力勸說之下她短暫的回過一次家,但是也僅僅只是住了兩夜。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那時候對人在農村的人來說,算工分是決定自己生活層次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勞者多得,就吳獻忠這樣的勞動表現來說就算不是第一也應該是吃穿不愁的境地,但是她卻主動拒絕了算工分,她認為只要能夠簡單地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就可以了。生活中的吳獻忠十分的簡樸,用牙粉代替了牙膏,用肥皂代替了香皂。就連身上的褲子都已經被拿去補了五十多個洞了,依然捨不得扔。

說她吝嗇吧,但是在有貧窮的居民被她知道後她又會非常主動地用自己錢財去幫助別人,無論是勞動能力還是思想覺悟她都成為了與她一同下鄉的人中最為出色的一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她才將自己的名字從“吳風琴”改成了“吳獻忠”,我們也不難看出她這個名字的用意。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面,吳獻忠就學會很多的農耕技能,比如說扶犁,和各種作物的收割,她的努力程度和毅力甚至都不輸本地的農村小夥,這一切都被周圍的同事們看著在眼裡。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她的最大夢想就是能夠留在農村,用自己最微薄的力量參與創造,堅持留在農村,以努力實現城鄉差距而不斷的努力著,如今過得怎樣?

公元1970年,國家開始在這些下鄉“知青”的群體中招工,意在招取一些非常有毅力和學識的人前往企業中去工作,但是在吳獻忠的眼中這樣的生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她選擇繼續留在這裡,他就連招工評選會都沒有去參加,有人覺得她的目標肯定不是工廠,像她這麼優秀的人一定想要去到大學深造。可是沒過多久,各個大學的招生開始了,她所在的這個地方也有一定的名額,作為這裡非常優秀的一個知識分子,固然是受到了周圍同事的推薦,但是讓人沒有想到吳獻忠還是拒絕了這個機會,並且回答道:“我願意留在農村。”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在那之後,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也下來,對於在這裡下鄉工作的知識分子們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在鄉里和縣裡的領導的極力推薦下,吳獻忠的名字出現在了推薦名單的第一個,同事們不單單推薦了她還幫他她給一系列的入學手續都辦好了,以她這樣的優秀能力和品質,大家都覺得她一定會被招收的。大家想的沒錯,校方是非常願意招走她的,可是她本人不願意,最後還將這個極其寶貴的名額讓給了他人。她說自己就是要紮根農村,她也甘願吃盡這些苦難,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獻給這裡。在那年,她與來自全國各地的19位知青,一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紮根農村倡議書,這也讓她成為全國的知名人物。

紮根農村的吳獻忠自然也在自己深愛的那一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正準備開始自己平凡而又幸福的人生時,她的厄運來臨了。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人生的苦難

吳忠憲在一次縣裡的會議中說了一番比較坦率的話,但是這番“錯誤言論”卻遭到了人們的放大和曲解,最終她被定罪了。身上掛著大牌子的她,開始從早到晚地被人鬥。隨後她還被帶到公社進行公開的批判,曾經在那裡遭受批判的人有的被扔東西,有的被辱罵,甚至被毆打。但是輪到吳獻忠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沒有發生,臺下都是她曾經認識的鄉親和同事,這些人並沒有多麼的激憤,過程平緩而又安靜。

或許大家都知道這一切都不是她所應得的。隨後她在獄中度過了三年時光,在那期間她再一次地感受到來周圍的人對她的關心與同情,公元1981年,經調查後她被釋放,恢復清白的她進入了一家農業研究所工作,作為補償她得到很多的優厚待遇,但都被她一一拒絕了,認為自己能夠為農村的百姓們做貢獻就非常滿足了,不需要那些東西。

50年前,女知青吳獻忠拒絕上北大,堅持留在農村,今過得怎樣?

結語

在有所積蓄之後,她開始了自己創業之路,最後創辦了一家非常成功的食品企業。老年的她,生活十分的安穩和幸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有的人幸運有的人不幸,但是對待這一切的方式方法全由自己決定,她選擇了奉獻,即使遭遇不公亦是如此,這或許就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