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07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阿碩2D 2018-01-05

前秦君主苻堅統一北方之後,悍然發動了淝水之戰,這場戰爭最後以東晉的以少勝多,大勝前秦軍而告終。這場戰爭也創造出了幾個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等。而前秦以絕對的數量優勢卻大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第一。當時政局並不穩定,雖然當時苻堅統一北方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我們都知道想要徹底收服一個地方,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而苻堅只是憑藉武力打敗其他民族,文化以及經濟等等方面都並沒有達到高度繁榮,而東晉的文化底蘊深厚,朝廷內外萬眾一心。而前秦軍當時只是表面和諧,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懷有不軌之心的。

第二。兵力多並不是優勢。我們都知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意思就是一般的將領領兵個幾萬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兵力越多,管理的難度也就越大。本來這些兵力就雜,戰鬥力也並不高,而東晉都是精兵強將,以一敵十,最終東晉能打敗前秦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網友419d082 2018-01-08

前秦,351年苻堅自稱大秦天王,國號大秦,史稱前秦。同時又是氐人符氏建立的政權,故亦稱“符秦”。

前秦時期,在中國歷史稱為南北朝,這是與之對峙只有東晉王朝,這個時期在歷史中雖說時間不長,卻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秦王苻堅沒有當時少數民族狹隘的民族觀念,而且有著經國大志,想建立一個團結各民族,天下一家的國家。同時啟用各民族首領,將領,政治家,其中特別重視漢族政治家-王猛,曾經說過:“我得到王猛,如同劉備得到了諸葛亮,”說明當時苻堅也是求才若渴的一個賢君。王猛也不受重託,為前秦的軍事,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秦王苻堅的天下一家政治思想和王猛的才幹,造就了一個強大的前秦。當時周邊列國都派遣使臣貢獻方物。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就這樣一個軍事強盛,經濟發達的國家怎麼一場戰爭下來就一蹶不振呢?以下幾個原因可以解釋。

苻堅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驕狂心態。

在苻堅召開朝臣會議,共商伐秦大計,會議期間太子苻等認為:“晉得天時,且得地利,據有長江天險,恐難以征伐”,這已經說明了伐晉的難度。但是苻堅卻自大的說:“什麼長江天險,從前吳國不為曾有長江天險,最後還是滅亡了!以我秦軍之是眾,只要把馬鞭子擲諸江心,江水也要為之斷流,晉有何天險可憑藉。”在頒發軍令,大舉伐晉時還說:“晉主司馬昌,晉相謝安,晉將桓衝明即將來長安任官”。他那躊躇滿志,盲目自大的心理一覽無遺。後世用“揮鞭斷流,”“起第長安,”對其驕橫的態度進行千古嘲諷。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苻堅

驕橫的心態,導致對東晉的認識不足。

王猛在彌留前還囑咐苻堅:“晉雖偏居吳越之地,而天下百姓以其為正統。”說明到時那個時期天下人還是認東晉為正統的,這是民心所向。前秦作為外來者雖說進行大量的漢化,但是肯定還是以氐人的利益為主,所以還是會有民族的矛盾在裡面。可以說秦伐晉師出無名,得不到人心。同時東晉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不敢說軍民一心,但是在外敵入侵,有亡國之險面前肯定是同仇敵愾的。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淝水之戰,功虧一簣。

渡江戰爭時,兩軍隔水對峙,晉傳書說秦軍如欲速戰可前後退一步,讓晉軍過河進行決戰,以分勝負,沒有想到的是苻堅居然照做了。。。結果是秦軍一退,猶如河決山崩,秦軍大亂,苻堅也身中數箭,疲於奔命,逃命途中風聲鶴唳,也疑心有晉軍追兵。淝水一戰,苻堅百萬雄兵只換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樣一句成語流傳後世,可謂可悲。淝水之戰可以說是苻堅傾全國之力,伐晉失敗後,國力迅速下滑。原來聚首於苻堅腳下的一層民族上層分子,眼見苻秦傾危,就像俗話說的“樹倒猢猻散”一般,紛紛離去。

前秦為何“淝水之戰”伏屍百萬?

淝水之戰

苻堅也於兩年後去世,前秦394年滅亡。強大的前秦這座大廈在“淝水之戰”後差不多10年的時間裡轟然倒塌,流逝在歷史長河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