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12

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

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

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

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不訴史冊 2020-12-26

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隨著金陵城中皇宮一場大火,江山易主,燕王朱棣由此入主大明中樞,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第三位皇帝-明成祖。靖難之役雖然結束,但是建文帝朱允炆卻下落不明,成為了明史上一大懸案。

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

朱允炆畫像

說來也奇怪,僅僅是四年光景,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以建文帝為首的朝廷一方,卻敗在了燕王一方,確實讓人不解。其實朱允炆是不會敗的,可是卻將皇位和勝利生生拱手“讓”給了自己的四叔朱棣,這也怪不得別人。

那麼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你是朱允炆,你該如何避免丟失皇位的悲劇,力挽狂瀾呢?

其一,在削藩這件事上,不可貿然實施。當年朱元璋分封朱氏子孫為藩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宿將,目的只為一個,保住朱氏大明江山,消除外部的威脅。不過到了朱允炆繼位,反而分封各地的藩王卻成了朱允炆坐穩皇位的最大威脅。

削藩是正確的,但削藩的時機不對。在繼位之初,大肆削藩,將自己的叔輩們一個個往死裡逼,這不僅在倫綱常上不得體當,惹人非議,而且逼得太急,恐引起各藩王之間的聯合抗衡,這對於剛剛登基的朱允炆來說,是不智的。正確的做法是,整治朝廷中樞,將中樞穩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後循序漸進,緩緩圖之,此乃上策。此事不妨學學漢武帝削藩的策略。

其二,做好應付藩王造反的準備,這是中策。明知燕王朱棣是藩王中實力最強的,但朝廷始終卻沒有認真準備過一旦朱棣造反,朝廷該如何應對。如果削藩已開始進入正軌,那麼就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對遠在北平的燕王,一定要多加防範,兵事為重。此外,對於在金陵為人質的朱棣的三個兒子,一定要好好利用,一旦起了戰事,朱棣必然會被朝廷認定為造反,而他的三個兒子必然要扣住,那麼朱棣起兵,也會縮手縮腳、畏首畏尾的,那麼朝廷在應對方面不就從容得很多?

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

朱棣畫像

其三,在用人當年,要準。像滿身書生意氣、之乎者也的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談談琴棋書畫,但還可以,但在削藩策略、政治謀略這些國家大事上,每與商量,這就誤國了。他們在國家大事上,能有多大作用,沒有多大的能力,而坐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僅害了他們,也害了國家,所以任用合適的人才。除此之外,在兵事上,諸如李景隆這類人,就不能讓他坐在領軍之將的位置上,這種十足的紈絝子弟,能有什麼領兵本事,應該派富有多年的領軍和戰事經驗的耿炳文,雖然他年近七十,但其穩紮穩打的作戰風格,雖然不能有多大成功,但至少能守成有足。這就好比戰國時期的廉頗,雖然老矣,但尚能飯之。

朱允炆貿然削藩導致了怎樣的後果,應該如何力挽狂瀾?

靖難之役地圖

唉,歷史沒有假設,建文帝其實力本在燕王之上,可就是因為建文帝的一錯再錯,使其弱小的朱棣逐漸戰勝了強大的朱允炆一方。這是天意,還是人為?我想各有一部分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