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歲用文言文怎麼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13

三十二歲用文言文怎麼說清念景辰97 2022-05-19

三十二歲用文言文怎麼說

1。二十四歲用古文怎麼說女子二十四歲稱“花信年華”。

男子二十四歲稱“逾弱冠”。1、花信,開花時期。

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意思是誰的腰鼓可以催開花,快點打揚州的腰鼓。

2、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

“逾弱冠”——就是超過弱冠之年,換句話說就是二十出頭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歲了。

擴充套件資料:其他年齡稱謂:1、0歲度:小兒初生之時。赤子、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2、1歲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2、2歲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8歲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

在這裡,“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4、9歲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5、10歲幼學:十歲。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6、12歲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7、13歲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十三:為13歲。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8、15歲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志學之年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

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及笄:女子十五歲。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9、16歲二八:為16歲。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10、20歲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指剛成年。指二十歲。

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

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11、24歲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12、12、30歲而立(而立之年)始室:三十歲。克壯:正當壯年。

古代三十歲為壯。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13、40歲不惑(不惑之年)14、50歲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艾稱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15、54歲六九年:即五十四歲。16、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還歷之年:指60歲。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年齡稱謂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花信年華。

2。男子年齡用文言文怎麼說0-1歲:孩提、襁褓

2-3歲:孩提

8歲:童齔

9歲:九齡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15:束髮、成童、志學

20歲: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歲、加冠、冠年

30歲: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壯室

40歲: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51歲:開六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61歲:開七、華甲

64歲:破瓜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歲:開八

77歲:喜壽

80歲:望八、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望九、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人瑞

3。人的年齡用古文怎麼說1、按問訊,根據對方年紀和性別,有“齒齡”、“芳齡”、“椿齡”的用詞,分別對應青少年、女性、老年人。

2、按不同年歲的人,用詞區分很細:襁褓[qiǎngbǎo]:不滿週歲。孩提[háití]:兩至三歲。

髫年[tiáonián]:女孩七歲。始齔[shǐchèn]、齠[tiáo]年:男孩八歲。

(注: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常用“黃口小兒”語)幼學:十歲。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及笄:女子十五歲。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弱冠:二十歲。

(《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天命:五十歲。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歲。

(《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

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期頤:百歲之人。

(《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4。古文年齡怎麼說啊一、嬰幼兒時期

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2、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提攜”等為其衍生詞。

二、少年時期

1、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2、垂髫:髫,古時小孩下垂的頭髮。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3、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4、教數:9歲。

5、外傅:10歲,出外就學。

三、青年時期

1、金釵之年:女子12歲;

2、舞勺:13歲。豆蔻年華:女子13歲。

3、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4、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及笄:女子15歲;

5、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6、二八:女子16歲;

7、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8、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四、中年時期

1、而立:指30歲。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2、不惑:指40歲。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3、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

五、老年時期

1、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2、黃髮:指長壽老人。

3、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4、古稀:指70歲。

5、喜壽:77歲;

6、耄耋:指80歲。

7、米壽:88歲;

8、鮐背:tái,90歲,指長壽老人。

9、白壽:99歲;

10、期頤:指百歲。

11、茶壽:108歲;

12、上壽:120歲

13、雙稀:140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年齡稱謂

5。四五十歲男人用文言文怎麼說“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當而立感嘆弱冠,當不惑感嘆而立。”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望採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