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明代的黨爭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31

評價明代的黨爭226688999 2006-11-09

東林黨爭

所屬年代: 明代

事件介紹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宋代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形成廣泛影響。在朝在野的各種政治代表,三吳士紳,一時聚集在他們周圍,時人稱之為東林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社會廣泛支援,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明末黨爭中,東林黨的主要對手是齊楚浙黨。萬曆後期,雙方從爭國本為首,以三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為餘波,相爭不已。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政,形成勢力強大的閹黨,齊楚浙諸黨爭相依附之,對東林黨人實行血腥鎮壓,企圖將其一網打盡,許多東林主要人物被迫害致死。明思宗繼位後,對東林黨的迫害才告停止。但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一直延續到南明時期。

http://www。dhbc。net/datalib/2003/HistoryEvent/SHL-DL/SHL-DL-326/

再說明代黨爭

黨人碑

明朝開國以來,論說皇帝的素質,不說太祖朱元璋,那是苦出身沒法子說,有校恐怕是最差的了。當日乃父常洛在策立的夾縫中疏於教育,但常洛畢竟是很有心計的。有校則更差,以致於很多史學家認為,他是光宗的“文盲兒子”。有校雖然是有明一代最無知最無能的皇帝,但他本心不愚,而且心靈手巧,只是疏於管教。尤其是登基以後,沒人管了,而他其實只是個十五歲的頑童皇帝。在這時身邊有個老太太,多少還是有些管束作用的,可是東林的“正義”舉動。不管本心如何,可結果是———鄭、李去,魏、客進!大明朝到了熹宗手裡真是無可救藥地爛完了,我真的替思宗皇帝惋惜,他本不該是亡國之君呀!

國之將亡,必興朋黨。好像中國人還特別好這口兒,我們在機關都不難發現這種“遺風”,最常見的便是同學、同鄉拉幫結派、你爭我鬥。不是說朋黨初興就一定好心沒有,東林黨初起的時候也絕對處於振興政治的目的。高攀龍、楊漣和左光斗等人也都是忠貞志士。可是黨爭真得起來了,正義只能放於利益的一邊。到最後意氣用事,爭一時一事成敗,而置國家利益罔顧。唐有牛李黨爭,而使閹禍為甚;萬曆以來,東林和宣黨、齊黨、浙黨、昆黨、楚黨的爭鬥傾軋,最後也使得閹寺勢力坐大。即使是思宗登基,翦除閹黨之後,政治和思維的慣性力使然,黨爭仍然不止。

打擊閹寺本是好事,附閹的也該整肅,這都是應該的。可打擊得過分,不給出路,難免逼得狗急跳牆。南明初立,本該攜手抗清。而此時的東林黨人,以復社諸生為主力,不是以大局為重,同舟共濟,卻一心搞黨派鬥爭,非要致所謂的閹黨餘孽於死地,凡是投靠過的魏忠賢的就永遠是壞人,一定是復社的死敵,在朝中的就堅決做對,處處牽制,在野下的就放聲抨擊,打擊不斷。反馬士英和阮大鋮應該,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更要看看當時的形式。魏閹操縱朝政十餘年,順昌逆亡,昔日投靠魏閹的不乏為形勢所逼者,這個人數還不在少數。如果把他們全部列為奸惡,實在是打擊面太大,為自己樹敵太多。

不說了,再說我就該被目為“閹黨”了。

臨了,想起一個笑話。李闖王進北京,周鐘上勸進表雲,“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慙德”,罵思宗“獨夫授首”!又授檢討,撰勸進表、登極詔,並獻下江南策,逢人便雲“牛老師極為欽賞”。龔鼎孽投降之後,更是每見人則曰“我原要死,小妾不肯”,還和周鍾爭寵,說那勸進表原是自己的作品,“周介生想不到此”!

這都是復社人士呀!

滿清入關,不過十萬,南明軍隊近百萬,我漢人何止千萬,竟亡其國,竟易其服!如果我們上下拋棄前嫌,一致對外,何愁河山不復?可由於黨爭不斷,紛攘頻頻,以至同室操戈,內戰暴發。使得半壁河山也土崩瓦解!

念及如此,不勝悲哉!

評價明代的黨爭sparkenny 2006-11-09

明朝的黨爭主要是士人集團和太監集團之間的爭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