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生是怎樣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3-01-09

白居易的一生是怎樣的?華文出版社 2019-06-14

白居易,字樂天,出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死於會昌六年(846年)。他的祖籍在山西太原,到他祖父時遷到下邽(今陝西渭南,邽音guī)安了家,而他出生在河南新鄭。白居易自小聰明過人,五六歲開始學作詩,到八九歲時就能按照複雜的聲韻寫格律詩。十一二歲由於藩鎮割據,戰亂紛起,便隨家人逃難到越中(今浙江紹興一帶),生活艱苦而動盪。

白居易聰明過人,學習十分刻苦。他成天與書本筆墨打交道,總是不斷地讀書、練書法、作詩、寫文章,以致讀書讀得口舌都生了瘡,寫字寫得手腕和胳膊肘上都長出了老繭。

白居易長到十五六歲時,已經是個出色的大小夥子了,而他的詩已經寫得相當出色。他的父親白季庚那時在徐州做官,看到逐漸長大的兒子,十分高興,就對白居易說:“你喜歡寫詩,應該到外頭去見見世面。京城長安有很多著名的詩人,你不妨去請教請教、結識結識,對你寫詩會有很大幫助的。”

白居易早就想出去看看,聽父親這樣一說,高興地跳了起來。他把自己寫的詩整理好,整合冊子,然後就向長安出發了。

到了長安,白居易一打聽,不少人都向他介紹一個叫顧況的文學家。白居易就帶上自己的詩稿,去向顧況請教。長安城很大,白居易找了很長時間才找到顧況的家。

顧況是個很有才氣的作家,經常有人登門請教。但他脾氣有些怪怪的,高傲得很,尤其在後生晚輩面前,喜歡倚老賣老。當顧況聽說又有個小夥子登門,心裡不免有些嫌煩,可知道白居易也是官家子弟,不好得罪,便吩咐隨從帶白居易進來。

白居易見到顧況,恭恭敬敬地施了禮,然後遞上自己的名帖和詩稿。顧況接過名帖,看了看,又瞅了瞅白居易,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說:“最近以來,長安的米價貴得很,居住下去恐怕不那麼容易呢!”

原來,那時連年戰爭,社會動盪不安,到處都在鬧糧荒,而長安剛剛經歷了朱泚叛亂,又遭受了一場巨大的破壞,因此米價飛漲,不要說一般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就連顧況這樣的大作家也感到拮据。所以,他看到“居易”兩個字,就同白居易開了個玩笑。

白居易聽了顧況的話,不覺有些奇怪,但不好說什麼,便垂手站在一邊,懷著不安的心情看著顧況。

只見顧況拿起詩卷,漫不經心地翻閱起來。忽然,顧況的手停住,嘴裡不禁輕輕地吟誦著: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讀完這首詩,顧況臉上露出了興奮的光芒,立即站起身,緊緊抓住白居易的手,激動地說:“啊呀,真是了不起,能寫出這樣好的詩句,在長安居住下去確也不難了。我還以為年輕人中沒人才了,剛才跟你開了個玩笑,可別見怪。”

顧況是從內心裡欣賞白居易的才能。所以從那以後,他逢人就誇白居易。有了顧況這樣出名的人物做宣傳,白居易不久也在長安出了名。

過了幾年,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一舉考中了進士。唐憲宗知道白居易的名氣傳得很響,馬上提拔他做了翰林學士,不久又改派他擔任左拾遺。

白居易是個忠貞正直的人,做了左拾遺這樣的諫官,就十分認真地履行起自己的職責來。只要遇到皇帝做了不妥當的事,別人不願說或不敢說,他可忍不住,一定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還常常與皇上爭辯。

有一次,唐憲宗打算任命王鍔為宰相。王鍔其實是個十足的奸佞小人,慣於不擇手段地搜刮百姓錢財,然後用百姓的血汗來獲取皇上的恩寵。對於這樣的人,白居易平時就看不順眼,沒想到皇上竟然要任用他做宰相。於是他就向唐憲宗進諫道:“宰相是皇上的輔助大臣,一定要用賢良正直的人來擔任。而王鍔劣跡斑斑,哪裡配做一個宰相?這樣的人做宰相,對皇上又有什麼好處呢?”白居易的話說得十分尖銳,而又句句在理,不容置辯,唐憲宗沒辦法,只好改變了原先的主意。

敢於直諫的白居易,尤其反對讓宦官掌握兵權。有一年,有個節度使抗拒朝廷的命令。唐憲宗決定派個宦官領兵去討伐,朝廷中的諫官都很清楚,讓宦官領兵打仗是要誤事的,於是紛紛上表阻攔。白居易見事情緊迫,就當面向唐憲宗提出反對意見,而且言辭十分激烈。唐憲宗有些受不了,氣得說不出話來。下朝之後,唐憲宗氣呼呼地對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我一手把他提拔起來,他竟敢對我如此無理,真叫人受不了!”李絳向來為人正直,聽了唐憲宗的話,就勸慰道:“白居易敢於向皇上直諫,恰恰說明他對皇上的忠心。如果將他治罪,只怕以後,就沒人再敢進諫了。”

唐憲宗聽了勸,氣稍微消了些,才沒定白居易的罪。可是,過了些日子,唐憲宗還是覺得白居易做左拾遺礙手礙腳,就給他另外安排了個職位。

白居易一面做官,一面不停地從事詩歌創作。他寫詩可不是為了消遣娛樂,更不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而是直接面對現實,反映社會生活。白居易有兩句話非常深刻地體現了他這種嚴肅的創作態度:“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合”,就是應該的意思。“為時”“為事”,都是為現實的意思。他的很多作品,尤其是著名的組詩新樂府《秦中吟》,或揭露宦官仗勢欺人的醜惡嘴臉,或諷刺官僚窮奢極欲的荒淫無恥,或書寫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等等。正因為白居易的詩直陳時弊、譏諷黑暗現實,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和大官僚的利益,他們就想誣陷白居易,把他看作眼中釘,欲拔之而後快。

機會終於來了。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殺了。對於這樣一件有複雜政治背景的事件,朝廷的大臣們誰也不想去過問。可是白居易卻勇敢地站了出來,他上表給唐憲宗,主張追捕兇手。

那時,白居易早已做了太子的侍從官。宦官和官僚就以白居易不是諫官為名,攻擊白居易根本不該對朝廷大事亂髮議論,更不能搶在諫官前頭來說三道四。並且他們還造謠,說白居易是個不孝的逆子。

昏庸的唐憲宗本來就討厭白居易的直諫,這下他更生氣了,於是把白居易貶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帶)做了司馬。

白居易平白無故地被降了職,心情十分鬱悶。有一次,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遇上了一個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這個老年歌女悽怨的琴聲和悲涼的身世,引起了白居易的無限同情和滿腔心事,他不久寫下了著名的敘事長詩《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是其中廣為傳誦的名句。

白居易寫的詩大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據說,他每作一首詩,總要先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要是老婆婆聽不懂,他就改,一直改到她能聽懂為止。所以他的詩深受廣大百姓的歡迎,在當時廣泛流傳,上自王公貴族,下自普通百姓,都能背誦他的一些詩。有一次,白居易路過一個地方,正碰上他的一位朋友宴請賓客,朋友就把白居易也請去了,被請來歌舞助興的歌女們看到白居易都十分高興,互相傳來傳去,說:“寫《秦中吟》《長恨歌》的大詩人來了!”

白居易的名聲這樣大,實在是一般詩人所難以比擬的。可是他卻十分謙虛,說自己比不上孟浩然、韋應物等詩人,也比不了與他同時代的孟郊、張籍。

精益求精,永不自足,這大概是白居易在詩歌上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