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李斯的《諫逐客書》秦國發逐客的原因?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07-15

誰知道李斯的《諫逐客書》秦國發逐客的原因? 蘆天鵬 20級 2009-12-22 回答

諫逐客令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37年,在醪嬡叛亂勢力被鎮壓下去,呂不韋集團的勢力尚未被觸動之際,秦國又發現了奸細。秦國一直未察覺韓國派來的水工鄭國,是來執行疲秦計劃的。鄭國入秦修建水渠,乃是韓國借修渠企圖在經濟上拖垮秦國的陰謀。於是秦王發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將秦國內所有外來賓客驅逐出境。當時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諫逐客書》,指出逐客的危險結果,後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銷逐客令。

誰知道李斯的《諫逐客書》秦國發逐客的原因? 匿名使用者 20級 2009-12-22 回答

李斯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並且可以說是“第一丞相”,他對秦朝、中國乃至整個民族都有著很大的貢獻。當然他之所以能有這樣大的貢獻還取決於他的為人,《諫逐客書》中體現出的並不是他的人才觀,而是有更多的為官、從政的經驗。

當秦國宗室大臣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在搶自己的飯碗時,終於按耐不住向秦王施加壓力,要求他對這些外地來秦國打工的人下逐客令。李斯作為一個胸懷韜略且抱負遠大的人早就認定了自己將來出人頭地必然在秦國,而逐客令的出現很可能使李斯從呂不韋的門客變成地位更加低微的人。因此李斯向秦王作了《諫逐客書》,文中列舉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及商鞅等外地進秦務工人員如何在秦建功立業,給秦國帶來了巨大利益。他想以此說明外地人不僅安全而且有用,但是李斯真的希望天下賢德之士盡侍於秦嗎?顯然不是,李斯所說所做並不全為秦國著想,至少其中3/4是為自己謀劃。原因很簡單,李斯不是一個能夠以國家利益至上,而容納百川人才的丞相,以後的歷史證明李斯不能容忍可能比自己才華更盛的韓非得到重用,如果商鞅活到李斯的時代他絕不會在秦王面前對其大加讚賞的。可見所謂《諫逐客書》就是李斯以科學人才觀為名而為自己鋪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工具而已。

此外文章也彰顯了李斯權術的優秀,他能左右逢源且縱橫捭闔與君臣之間。宗室大臣們皆言“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時,“李斯亦議在其中。”李斯雖然是逐客的物件,但他沒有直接出來反對,為什麼?他有更深的考慮,如果此時站出來激烈反對,可能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最終要走人,即使成功了也難保將來不步商鞅的後塵。這樣做了也會使得宗室大臣們對他產生好感,甚至會信任他,對他將來在秦國施政絕對是百利無一害。僅僅這樣是不會對最大威脅——逐客令產生任何影響的,最終還是要反對。因此李斯又上書“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這樣一說,使他無意又站到了最有利的位置。當眾大臣討論出逐客令後,李斯並不知道秦王在這個問題上究竟態度怎樣,因此反對時仍以委婉的口氣進行試探和勸說。因為他知道不能在不清楚頂頭上司的真實態度時,貿然將自己真實想法生硬的丟擲來,那樣只會讓自己的前途毀於一旦。如此掌握“火候”可見李斯用心良苦,也證明了其法家代表的地位。終於秦王不僅取消了逐客令,而且還復了李斯的官,進而成就他“第一丞相”的歷史地位。

誰知道李斯的《諫逐客書》秦國發逐客的原因? 翊風 11級 2009-12-22 回答

【翻譯】

秦國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進言:“諸侯各國的人來投效秦國,大多不過是為了替其君主在秦國遊說離間罷了,請下令把一切外來的客卿統統驅逐出去。”當時,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於是他向秦王上書說:

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逐客卿這件事,私下裡認為是錯誤的。

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併國家二十多個,於是稱霸西戎。秦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國家因此富強,百姓樂意為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戰勝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土地上千裡,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秦惠王採納張儀的計策,攻下三川地區,西進兼併巴、蜀兩國,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漢中,席捲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東面佔據成皋天險,割取肥田沃土,於是拆散六國的合縱同盟,使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功烈延續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面,蠶食諸侯領土,使秦國成就帝王大業。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勞。由此看來,客卿哪有什麼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絕遠客而不予接納,疏遠賢士而不加任用,這就會使國家沒有豐厚的實力,而讓秦國沒有強大的名聲了。

如今陛下得到崑山的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之類寶物,懸掛夜光珠,佩帶太阿劍,駕乘纖離馬,建置翠鳳旗,樹立靈鼉鼓。這麼多的寶貝,秦國不出產一樣,而陛下卻喜歡它們,是什麼緣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國出產的東西才可以使用,那麼就是夜光玉壁不能裝飾宮廷,犀角、象牙製成的器具不能作為玩物,鄭、魏之地的美女不能進入後宮,而駃騠好馬不能充實宮外的馬圈,江南的金錫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繪畫。倘若用來裝飾後宮、充任堂下、賞心快意、怡目悅耳的一切,必須是出產於秦國的才可以用的話,那麼用宛珠裝飾的簪子、綴有珠璣的耳飾、細繒素絹的衣裳、織錦刺繡的服飾就不能進呈到大王面前,而時髦優雅、豔麗多姿的趙國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擊甕敲缶,彈箏拍腿,同時歌唱呼喊發出嗚嗚之聲來快活耳朵聽覺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國的聲樂,而鄭衛之地的民間俗樂、《昭》、《虞》、《武》、《象》之類,則是異國它邦的音樂。現在捨棄擊甕敲缶而追求鄭國衛國的音樂,撤下敲擊瓦器的音樂而採取《昭》、《虞》之樂,像這樣做為什麼呢?只不過是圖眼前稱心如意,適合觀賞罷了。現在用人卻不這樣。不問青紅皂白,不論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離去,是客卿就得驅逐。這樣做,所重的是女色、聲樂、珍珠、美玉,而所輕的是人啊。這不是統一天下,制服諸侯的辦法啊。

我聽說田地廣就糧食多,國家大就人口眾,武器精良將士就驍勇。因此,泰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為那樣高大;江河湖海不捨棄細流,所以能變得那樣深邃;有志建立王業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東西南北,百姓不論異國它邦,那樣便會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賜福運,這就是五帝、三王無可匹敵的緣故。現在卻拋棄百姓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事奉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裹足止步不入秦國,這就叫做“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啊。

物品中不出產在秦國,而寶貴的卻很多;賢士中不生長於秦,願意效忠的卻不少。如今驅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減損百姓來充實對手,內部自己造成空虛而外部在諸侯中構築怨恨,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

你看完譯文就知道了

誰知道李斯的《諫逐客書》秦國發逐客的原因? Frank 8級 2009-12-23 回答

秦國一些貴族、大臣說列國的人跑到秦國來,都是為他們本國打算,有的說不定是來當間諜的。他們請秦王政把客卿統統攆出秦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