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藝術的本質(1)論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1-10-20

如何理解藝術的本質(1)論文憧憬的遙遠 2017-04-14

藝術本質是精神和物質、熟悉和實踐、再次和表現、理性和感性、抽形和形象的高度統一。在當代的現實世界裡,是中西方藝術本質論的高度統一。

談起藝術本質,我們有必要對中西方藝術本質論做個簡單比較。中西藝術本質論雖然各有各的特徵,都各自有理論支撐,但其熟悉起點上是相同的或者是一致的,這一點上人們已經得到了共識。在中國藝術詞中的“藝”字,其本意有三個論文摘要:技藝、技術、種植。而在中國古代,對“藝”的解釋即指種植之意,指農業生產技術,“術”其意是指技術,所以,中國古代“藝術”一詞實指技術或技藝。在西方,“藝術”一詞,源於古拉丁語中的“Ais”,類似希臘話中的“技藝”,也都相當於技術或技藝之意。這些得到的共識經驗告訴我們,中西方藝術本質論有一個共同的熟悉發生的物質前提,這就是人類對世界的藝術把握方式產生於人類對世界的生產勞動實踐的把握方式。在原始時代,人類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把握方式中,其根本是對生產勞動實踐的把握,並且以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其中舞蹈就是人類原始社會對藝術把握的一種活動,也是人類原始生產勞動的一種活動。在這種物質前提下,即藝術是對社會生產活動實踐的把握,不管是中國的藝術本質論,還是西方藝術的本質論,藝術本質的體現被概括為物質實踐的技術和技藝,是理所當然的事了。這種樸實的藝術本質論,是人類生產勞動活動的結果,是人們透過勞動實踐而反映出來的,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藝術本質是一種活動,是一種實踐的活動。

當中西方藝術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歷史的變遷,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的影響,作為共同起點熟悉的藝術本質實踐論也發生了變化,中西藝術本質論也因諸多因素分道揚鑣、,產生了各自的熟悉過程。在西方,古希臘聞名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就把藝術本質看作人類摹仿自然的一種活動,在他的理論箸作《著作殘篇》中曾對藝術這樣分析到論文摘要:“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是摹仿禽獸作禽獸的小學生,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鳴學會了唱歌”。在他的《詩學》中對藝術本質也這樣的描繪論文摘要:“一般說來,詩的起源彷彿有兩個原因,都是出於天性。人從孩提的時候起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獸的分別之一,就是在於人最善於摹仿,他們最初的知識就是從摹仿得來的)”。“摹仿出於我們的天性,而音調感和節奏感也是出於我們的天性,起初那些天生最富於這種資質的人,使它一步步發展,後來就由臨時口頌而作出詩歌。”而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代表人物——達芬奇甚至把畫家的心看作對自然的反映。以上告訴我的西方古代把藝術看作是對自然的“摹仿”是對自然的一種再現,而這種“摹仿”或再現了古代人們對自然的一種熟悉過程,我們也可以簡單認為藝術本質是對自然活動的一種再現,是一種認知的藝術。到了西方現代藝術則偏向於對主體事物的情感表現,認為“藝術是人本身生命的形式,表現就是展示人生的愉快和否。”現代聞名哲學家克羅齊認為藝術本質是人們對自然的直覺——即自然的表現。英國現代聞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科林伍德認為藝術是論文摘要:“為我們自己創造一種想象的經驗或活動,從而表現了自己的情感”。甚至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藝術是種“力比多轉移”的產物。顯而易見,藝術的表現論是現代藝術對其本質最為普遍的註釋。

而中國的藝術本質論在經共同熟悉的起點後,經歷了和西方藝術本質論相反的過程,中國的藝術本質論是經歷了由古代的表現論到現代藝術熟悉論。在中國古代,對藝術提出了“言志”說、“緣情”說、“唯情”說、“童心”說,即藝術對現實世界的情感表現。中國古代藝術大師們借於方寸紙張,喻景抒懷,把對現實世界的熟悉寄於山水之間和筆墨之間,是個人思想情感的釋放,是情感的再現,從而昇華和實現人的個性本質。到現代藝術,中國藝術本質論則表現為對現實世界的“摹仿”或“再現”,但這種“摹仿”不是簡單地藝術再現,是“摹一人,一人必到紙上活現”。即是梁啟超所說的“先把那些事物的整個實在完全攝取,一攫攫住他的生命”。這種再現式“摹仿”是有生命的摹仿。在西方伽達默爾認為,藝術不能等同於現實的複製,“藝術品的世界事實上是一種完全被改造的世界”。 認為藝術是高於現實世界的,但又不能完全擺脫現實世界。因此,他認為任何對現實世界的模擬都是一種表現。而中國,王國維提出的“境思”說,強調藝術是“意和境”。葉燮對詩的創造的主客體說,以及被中國當代藝術本質論所認同的馬克思哲學的意識形態論和藝術生產論,都說明了中西方在藝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