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的症狀是什麼?如何防治?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1-07-09

猩紅熱的症狀是什麼?如何防治? 珺 ①個亾 6級 2008-03-07 回答

猩紅熱是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可引起扁桃體炎,丹毒,風溼熱,心內膜炎及區域性感染。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面板脫屑為特徵。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併發症。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多見於小兒,尤以2—8歲居多。

一、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症 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面板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症 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面板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裡出表的反映。

治療原則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方藥運用 解肌透痧湯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干、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殭蠶。

2.毒在氣營

主症 壯熱不解,皮疹密佈,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瀰漫全身,見疹後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后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乾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 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燻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佈,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燻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

治療原則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藥運用 涼營清氣湯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洩火。

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症,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藥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 疹後傷陰

主症 丹痧布齊後1~2天,開始面板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症 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乾燥,或伴有乾咳,食慾不振,大便秘結。

理化檢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乾燥、食慾不振等症。

治療原則 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藥運用 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慾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乾結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症,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藥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