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埃及的故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寵物
  • 2021-11-06

關於古埃及的故事匿名使用者 2013-09-21

統一是當時埃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統一使尼羅河成為加強埃及南北交流的紐帶,也有利於在更大的規模上利用尼羅河、發展灌溉農業,從而大大促進埃及經濟、文化的發展。《帕勒摩石碑》中對尼羅河水每年漲水情況的記載就是一個證據。

隨著國家的統一和階級矛盾的加劇,原來小國寡民的國家機器過於薄弱,已遠不能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因此,在早王朝時期,埃及新設定了許多國家機關。這些新設立的國家機關明顯地是以國王為中心的,這表明了王權的逐步加強。君主專制在逐漸形成:王位世襲製出現了,王權神化明顯加強了,國王聚斂了大量土地和財富(在國王阿哈的墓中,發現有一個王室地產模型可以為證),組成了王室經濟。現代學者一般把第一王朝及其以後的埃及國王稱為法老(不過,有的學者認為,嚴格地說,可能要到新王國時期埃及的國王才稱為法老),即把他們視為專制君主。

早王朝時期出現的馬斯塔巴式王墓和貴族墓,明顯地反映了君權的擴大以及國家財富的日益集中於以國王為首的統治階級手中。前王朝時期王墓發展的最後形式是涅伽達和希拉康波里的畫墓,這兩個地方發現的畫墓都只有一個墓室,而且沒有地上建築;但第一王朝時的王墓和貴族墓——馬斯塔巴,則不僅在地下有許多個墓室,而且還有地上建築(其形狀如同現代阿拉伯人院子中名叫馬斯塔巴的長凳,故名)。馬斯塔巴墓中眾多的墓室,不僅用以放置國王的屍體,還放置陪葬者的屍體:國王的妻妾、近臣、奴僕,有的多達一二百人。此外,還有用以放置食物、用具、衣服等物的墓室。古代埃及人認為,可以透過魔法使這些東西繼續為死者享用。第一王朝一個名叫海馬卡的墓佔地達1500多平方米,其規模超過了許多國王的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王朝的國王大多有兩個墓(一個在阿卑多斯,一個在薩卡拉)。至於何者是真墓,何者是紀念性的假墓,還有不同意見。

二、古王國時期和第一中間期

古王國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 古王國時期包括第3—6王朝,時間約為公元前2686—2181年,建都於孟斐斯。金字塔的修建開始於此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修建於此時期,所以,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期。

古王國時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隸制經濟得到重大發展的時期。國家的統一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環境;水利灌溉系統在更大範圍內的修建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後代在埃及種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大麥、小麥、亞麻、葡萄、無花果等),在古王國時期都已種植。在農具方面,奴隸主的經濟中使用了由兩頭牛牽引的重犁,這比用簡單的木犁耕地要先進得多。從貴族墓中的畫裡可以看出,農業技術總的來說還很原始,但因尼羅河氾濫後沉積下來的淤泥十分肥沃,糧食產量仍可供養古王國時期龐大的統治階級的國家機器和廣大的手工業者。

農業生產的發展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古王國時期埃及的手工業門類已經不少:建築、採礦、冶金和金屬加工、造

船、製陶、釀酒、紡織、藝術手工業等等都很發達。近年來在第五王朝國王烏舍爾卡弗的金字塔入口處發掘出的數百尊青銅雕像表明,古王國時期的手工業水平很高,可能這時埃及已進入青銅時代。金字塔及其附屬建築物(神廟)不僅說明了這時建築業的高超水平,而且說明了採礦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從西奈地方留下的古王國時期一些國王的名字可以看出,至少在這時,埃及人已到西奈開採銅礦。

以飼養豬、羊、牛、驢為主的畜牧業,在古王國時期的經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特別是在水草豐美的三角洲地區,畜牧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條件。

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國內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是,古王國時期的國內貿易還處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上。一個貴族墓中所畫的一幅市場上以物易物的情景可以為證。這時留下的一分買賣房屋的契約也是這種情況的例證。手工業者的工資都以實物支付,如油、麵包、蔬菜、衣物等,偶爾也付給銅,但不是作為貨幣,而是如同其他實物一樣,這在許多貴族墓中的銘文裡皆有提及。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國家或國王常常派出商隊到國外去。這種對外貿易往往是同對外掠奪相結合的。

關於古埃及的故事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7-11-26

古埃及是個多神崇拜的國家。雖然在新王國時期也出現過阿蒙神這樣的“國神”,但各地的地方神崇拜一直延續著,而普通人更是從實際的需求出發,各有自

己崇拜的神。比較重要的神就有200多個,存在時間較短或者影響不大的神則數不勝數。在信仰與生活的互動中,埃及人表現出明確的實用主義態度。

古埃及的眾神各司其職,但並沒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神的種種變形和譜系不定就說明了這一點。古埃及的眾神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類:動物形象的神、人的形象的神、半人半動物的神、抽象概念擬人化的神。

此外,古埃及的神還有一神多形和多神合一的特點。如太陽神在早晨叫做“凱波利”、在中午叫“拉”、在晚上叫“阿圖姆”;有時候出於政治的需要把幾個強大的神結合為一體,如阿蒙-拉神的結合,但更多的則是成對的

配偶神,以及加上他們的兒子或女兒之後組成的三神體,如阿蒙、穆特及他們的兒子洪蘇;奧賽里斯、伊西斯及他們的兒子荷魯斯,等等。但是神祗家族的譜系卻並不固定,如塞特有時是荷魯斯的叔叔,有時有成了他的兄長;在底比斯,阿蒙的妻子是穆特;在赫摩波里斯則是阿蒙特。

神人關係的相對和諧是古埃及宗教的一大特色。古埃及人認為宇宙和社會秩序是神創造的,是一種完美的狀態,人為維持這個秩序所做的努力即是對神的最好報答。

古埃及人對神的理解可以概括為:神是完美的,主宰著人類的命運,人逃脫不了神的安排,也永遠無法企及神的完美境界。

由於材料很多,我分多次傳給你。希望你能體諒

古埃及

◆埃及最後一位法老

埃及最後一位法老———埃及豔后

歷史上的很多人和事都是生活中的大片(題材),這大概與人的記憶特點和懷舊情結有關,過去的事情往往啟發我們,讓我們的思想更有意思,看看“歷史人物”這個欄目,或許能讓您的心情更好、閱讀更豐富…

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是埃及稱作法老的最後一人,之後呢? 這個埃及世界就併入到了阿拉伯世界,土地沒有改變,但是民族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古埃及這樣的一個民族了。那麼現在埃及這塊土地上的民族是有阿拉伯人、希臘人、羅馬人還有一些土著的埃及人,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了自己的語言,都講著阿拉伯語的這樣一個世界混雜的民族了。那麼克里奧帕特拉是最後一個能夠自己講埃及語的一位法老,這位法老有很多傳奇的故事。

那麼克里奧帕特拉七世這個女法老,她有這麼多的傳奇故事,哪些是真的,哪些不是真的,這恐怕有很多人還都是心存疑慮的,但無論如何克里奧帕特拉這樣一個人物在歷史上,確實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克里奧帕特拉

這個人究竟是誰?

我們說了,她是最後的一位法老,我們知道,一提到法老,只有古代埃及有法老,但是克里奧帕特拉,她卻不是埃及人,她應該算是馬其頓人,因為什麼呢?她是托勒密王朝時期的一個法老,或者說是托勒密王朝時期的最後一位法老。那麼托勒密王朝是誰呢?是亞歷山大在死了之後,其部將三分天下,托勒密這個部將來到了埃及,佔領了埃及,埃及就成了他的國度,成了他的根據地,他統治了埃及,這就是埃及的托勒密時期。

在歷史的劃分上,有很多人不把這一段歷史劃在埃及的歷史裡,人們都是根據曼涅託的這樣一個劃分,把埃及劃分為31個王朝,其中包括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那麼這中間有兩個中間期,第一中間期、第二中間期,還有新王國之後的一些晚王國時期,根本就沒有托勒密王朝時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托勒密王朝畢竟是外族統治埃及,所以我們說,最後一位法老其實並不是埃及人,而是馬其頓人,或者叫希臘人也可以。

當時整個地中海的文明是這樣的。羅馬在義大利這個靴子形的半島上,一邊是希臘,一邊是埃及,這個世界實際上當時正是羅馬統治時期,儘管當時羅馬並沒有直接統治埃及,但是埃及當時正是受羅馬庇護的一個國家,也就是羅馬軍隊隨時可以打進去,它是抵擋不住的。在這種情形之下,托勒密王朝的法老儘管還在,但是他們朝不保夕。就在這個時候,托勒密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托勒密十二世,由於他的無能和統治的殘暴,引起了亞歷山大市的民眾對他的反抗,民眾反抗之後,他又鎮壓不了,沒那麼大的力量,於是就跑了,跑到了羅馬。

托勒密十二世,這時有幾個孩子呢?克里奧帕特拉六世大女兒;二女兒叫貝任尼斯;他的三女兒是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就是埃及豔后;還有一個女兒,叫阿西諾,這是四女兒;同時他還有兩個兒子,比這四個女兒都小,一個是托勒密十三世,一個是托勒密十四世,所以加在一塊兒,托勒密十二世有六個孩子,前四個都是女兒。

就在他被暴亂的人趕跑了之後,跑到羅馬的時候,這個時候這邊不能沒有國王,不能沒有法老,他的二女兒貝任尼斯就登上王位。執政三年期間,她的姐姐克里奧帕特拉六世死去了,究竟是怎麼死的?不知道,這是一個千古之謎當中的一個小謎。那麼她統治了三年之後,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在羅馬人支援下,又捲土重來,返回到了埃及,於是把她的女兒又趕跑並處死。這樣托勒密十二世又恢復了王位,後來也在動亂中死去。死去後,就剩下第三個女兒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弟弟還小,托勒密第十三世當時好像只有9歲,那麼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實際上也就十幾歲,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兩個人在羅馬人的庇護下共同登上王位,兩個人還結婚了,就是姐姐跟弟弟結婚了。

為什麼是這樣呢?據說是古埃及的傳統。這在托勒密王朝時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她是為了遵從古埃及的傳統,但是關於古埃及我們看了很多材料,也看了很多銘文,很少能夠發現,在日常老百姓的生活裡,有兄弟姐妹結婚的現象,只有在宮廷裡才有這種現象,但也不是特別普遍。對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下調查,到最後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兄妹之間的這種結合,最後留下後代的。所以我感覺它可能是埃及的一種習慣,但是它的政治意味要遠遠大於別的意味,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婚,而是為了大權不至於旁落。

但是兩個人結婚之後共同執政,真正的法老是克里奧帕特拉的弟弟托勒密第十三世來統治,但是當時他只有9歲,能統治嗎?統治不了,這個時候他們兩個人儘管結婚了,兩個人實際上早已成了政敵,都想要這個政權。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因為大一點,有統治的能力,而且這個人又非常聰明,她能講九種語言,其中包括埃及語,這是托勒密王朝所有法老裡邊唯一一個能講埃及語的法老,所以說她很有才氣。

克里奧帕特拉的 情感生活

我們看克里奧帕特拉,或者說《埃及豔后》這個電影的時候,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其中包括愷撒,因為愷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羅馬將領,來到埃及,為什麼來到埃及呢?因為龐培要專權,愷撒等代表的勢力不同意,於是他們內戰開始了,打起來之後,龐培就敗了,跑到埃及去了,想尋求埃及法老的庇護,但是這個時候埃及勢力也開始漸漸弱了起來,就是托勒密王朝時期。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法老,給他的待遇不是庇護,而是在法老的眼前,手下人把他殺掉了,等愷撒追到埃及,呈現上來的是龐培的頭顱。他們認為,因為你的政敵被我殺掉了,你應該高興才是,你的目的不也是抓到他嗎?但是龐培畢竟過去是愷撒的朋友,同時都是重要的將領,都做過執政官,所以他們既是政敵,又有友情,於是感覺到不是十分高興。

這個時候,克里奧帕特拉因為沒打過她弟弟,她不是打不過她弟弟,而是她弟弟有些勢力,她沒有打過,最後她跑到敘利亞去了。愷撒來了之後,要調停姐弟兩人的矛盾,於是就要召見他們到宮廷來。約定好第二天上午召見他們,解決怎麼共同執政的問題。就在頭一天晚上非常精彩的一幕發生了,這就是我們在電影裡看到愷撒來到宮廷裡,突然有人報,說有一個埃及重要官員要求見,送來一個禮物,這個禮物是非常貴重的禮物,說是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送的,不知道這個禮物究竟是什麼?就讓進來了,從密道進來之後,放下一個很重的地毯,開啟一看,站起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就是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她用這種辦法趕在她弟弟之前見到了愷撒,於是愷撒就成了她重要的政治上的合作伙伴。

Top